您的位置:首页 >原创 >

“夹缝”中突围 运往大湾区的贵州蔬菜发车

时间:2019-08-16 13:23:00 来源:多彩贵州网

8月15日早上,从毕节运往粤港澳大湾区的蔬菜启运,这些蔬菜是贵州“广进黔菜”中的一部分,从这批蔬菜开始,黔菜运往粤港澳大湾区日销将达到53吨以上,这也意味着贵州蔬菜将正式参与到国内市场的竞争中去。

两年前,贵州蔬菜产业曾处于低迷状态,我省蔬菜市场份额长期被外省蔬菜占领,贵州蔬菜产业开始在夹缝中突围。

蔬菜产业陷入发展困境

盛夏时节,普定县水母河流域蔬菜生产基地农业示范园区,一片片郁郁葱葱的韭黄地里,已有不少韭黄戴上了“黑帽子”,再过10来天,这些“黑帽子”里长出的鲜嫩韭黄就能成熟上市。过去大部分普定人都外出务工,以保证家庭基本开支。而今,普定10万亩韭黄产业解决2万余人务工,带动1.3万户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如此欣欣向荣的蔬菜产业,两年前却由于缺少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种植,导致这里的蔬菜大量滞销,农民空有蔬菜产品,却无法提高收入。事实上,对于贵州大部分地区而言,这种现象都普遍存在,而造成这种现象最为主要原因,就是小规模和大市场的矛盾。

如果蔬菜市场需求很大,而生产单位特别小,农户独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矛盾就会突出。由于种植户对市场的捕捉能力、预测能力、判断能力和把握能力不够。往往是今年某种蔬菜少了,价格就高,大家都去种。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对市场把握不准确对蔬菜的销售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除了市场把握不准的原因外,贵州蔬菜产业配套建设也存在不合理问题。主要体现为蔬菜产业农贸市场配套供应服务比较低。生产技术比较落后,蔬菜生产没有订单,走入市场的竞争能力比较弱,这也成为影响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标准化生产是为提高产品品质、打造蔬菜品牌的生命线。贵州属于台地农业,生产出来的很多单品虽然生态和自然性很好,但碍于生长条件,贵州蔬菜的品相会受到影响。这样的随形蔬菜按照市场标准,并不达标。

规模上不去,单品就没竞争力;配套设施不完善,产量就上不来;标准化不建立,品牌就无法打造,就这样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成为贵州蔬菜发展的拦路虎。正是由于这三个问题,导致贵州蔬菜市场份额长期被外省市场占据。据不完全统计,盛菜期贵州蔬菜仅占本地市场40%,而枯菜期则不到10%。就此,贵州蔬菜种植业呈现出一个巨大的矛盾,农民种菜滞销,市民却很难买到本省的蔬菜,贵州蔬菜的发展因此滞后。

做优、做强蔬菜产业成为当下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千亿级产业的突围之路

8月9日,大西桥镇蔬菜种植基地里的黄瓜长势良好,大片都是水灵灵的绿色。往年此时,随着本地产蔬菜的集中上市,这批蔬菜应该早就进入了市场,然而今年却迟迟没有“动静”。由于产量突增,收购价低廉,加之市场供大于求,这里黄瓜大量滞销。

针对这一情况贵州蔬菜集团与大西桥镇蔬菜种植基地签订了多个订单,将安顺大西桥镇蔬菜种植基地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蔬菜供应基地之一,这里的蔬菜产品终于不用再担心销路。推动更多贵州生态优质蔬菜进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以及东南亚等市场,仅仅只是贵州蔬菜改革的举措之一,更多关于贵州蔬菜产业的改革已经陆续展开。

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省委政府领导领衔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工作制度》,明确由12位省领导牵头,分别推进蔬菜、茶、食用菌、水果等12个特色产业。3月29日、4月26日,贵州省政府再次召开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专题会议,明确提出由商务厅牵头组建贵州蔬菜集团。

贵州蔬菜集团成立伊始,立即针对贵州蔬菜产业进行调研,并为贵州蔬菜产业的发展开出了药方。

针对蔬菜规模化种植建设,贵州蔬菜集团在具备条件的地区,采取与行业领先伙伴合作的方式,结合县域大市场、省外市场和境外市场需求,共建蔬菜直销直供规模化种植基地。在条件成熟的坝区,聚焦贵州特色单品,通过建立种植示范基地,逐步形成蔬菜生产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方向发展,提高规模经营水平,强化辐射带动能力。

如何让贵州蔬菜产业实现内挖潜力、外拓空间,保持可持续发展,实施蔬菜标准化生产是一项重要举措。贵州蔬菜集团推动签约农产品基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种苗、统一技术、统一质量、统一收购的“五统一”模式,确保基地产品安全达到国家标准。同时,贵州蔬菜集团还不断加强农产品基地绿色、有机和出口基地认证力度,加强分拣、包装、加工、运输、冷链、批发零售等各环节的标准化建设。这些举措,进一步提高了贵州农产品的品牌化和标准化水平,提升了贵州农产品的竞争力。

贵州的地理气候,造就了贵州蔬菜独有的生态性和自然性,唯一不足的是受台地农业影响,导致蔬菜随型生长,然而70%的随型蔬菜的品像达不到市场标准。推动随形菜内销,成为扩大本省蔬菜市场的重要举措。为此,贵州蔬菜集团通过所主导和掌握的市场销售资源,推动与各基地签订长期稳定的生产供应协议,让更多随型蔬菜进入到学校、机关、医院、企业、部队、超市,真正让贵州蔬菜产品主导省内市场。

“‘菜单式’产业扶贫让产、销两端实现精准对接,合作社和农户按市场需求订单种出的农产品就能轻松卖出,也能带动更多的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增收致富。”蔬菜集团董事长张文贵说,未来蔬菜集团还将把学生营养餐消费份额变成订单,与蔬菜基地签订产销对接协议。以学生营养餐为运营主体启动校农对接,把学生食堂作为蔬菜消费主体,提高省内市场的蔬菜消费份额。采购渠道遵循三个原则,就近采购,全省调配,大市场采购。指标合格的蔬菜通过全省调配基本实现完销,基地就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对于农民而言,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农场务工就能全面提高自身收入,从而助推脱贫攻坚。

如今,以贵州蔬菜集团为流通主渠道,以贵阳为中心,市州所在地为枢纽,县区,开发区为节点,500亩以上坝区为支撑的全省蔬菜内联外通、产销对接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正在形成。这个体系的建立能够形成长期稳定可持续的产销衔接机制,统筹搞好蔬菜流通省内省外两个市场,最终打响黔菜品牌。

走出去抢占省外市场

运往粤港澳大湾区53吨蔬菜,仅仅是“广进黔菜”的起点。 2019下半年,贵州预计将运送7155吨黔菜进入粤港澳大湾区,抢占省外市场份额。到2022年,贵州蔬菜集团将力争蔬菜产品营收达到30亿元,全力推动贵州省蔬菜产值稳定在1000亿元以上。依托贵州独特的生态和气候优势,在规模化、特色化上下深功夫,推动黔货出山。

未来,贵州蔬菜集团将以蔬菜为主体围绕“确保市场供应,确保质量安全,稳定市场价格,发展蔬菜产业”为目标,统筹搞好蔬菜流通省内省外两个市场,推动以蔬菜为引领的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主导省内市场,抢占省外市场,拓展海外市场,最终打响黔菜品牌,并努力将蔬菜集团打造成为全省最大的蔬菜产销平台。让更多老百姓持续品尝到优质、特色、生态、健康的贵州蔬菜,形成更加长期稳定可持续的产销关系。推动黔菜出黔,助力脱贫攻坚。

“黔菜入沪”的蔬菜产品,早已进入上海市民的餐桌,新一批蔬菜也将打开粤港澳大湾区的蔬菜市场。两地餐桌的丰盛,也预示着贵州蔬菜即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黔菜真正出山的日子将不会再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