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贵州 >

贵阳市乌当区:奋力开创农业现代化新局面

时间:2021-11-18 10:36:52 来源:乌当区融媒体中心

初冬时节,大棚里,绿色蔬菜长势喜人,草莓萌发着丰收的希望;村寨里,一个个农家乐喜迎宾客,一张张笑脸幸福满满……乡村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的乡村振兴生动图景正在乌当大地悄然铺开。

乡村振兴是实现富民强区、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中共乌当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乌当区将以实现农业大发展为依托,深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带动乡村组织、人才、文化、生态全面振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强省会”行动开好局起好步筑牢坚实根基,奋力开创农业现代化新局面。

未来五年,乌当区将以打造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为稳定器,走好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新路,力争实现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

农业高质高效 让产业更有盼头

11月12日,尽管室外天气寒冷,但在羊昌镇甲岗村的蔬菜大棚内却温暖如春,大棚里种植的番茄、辣椒等蔬菜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甲岗村村民邓小兵带着游客在大棚内采摘番茄。从今年9月开始,邓小兵成为了蔬菜基地的产业工人。“在家门口上班不仅有相对稳定的收入,而且方便照顾家人。”邓小兵说。

令甲岗村村民更高兴的是,曾经一块块分散、碎片化的土地,如今变成了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宜机化的高标准农田,建起了一个个现代化的蔬菜大棚,立体、生态、高效的农业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以前家里的20多亩耕地东一块西一块,辛辛苦苦一年下来,只能卖万把块钱。现在田地都流转给了公司,20多亩地一年的土地租金就有1.2万元,还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增收致富的路子越来越多。”邓小兵说。

以农村土地碎片化治理为突破口,乌当区以提升宜机化水平为着力点,按照“系统谋划、融合发展,突出重点、科学规划,示范引领、梯次推进,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的原则,统筹推进农业产业示范带建设,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土地产能,提高农业适度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宜机化水平,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乡村振兴新标杆奠定坚实基础。

乘着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带建设的东风,乌当区走出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兴旺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农业农村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乌当区牢牢把握产业振兴这一关键,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科技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乌当区将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证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依托羊昌种业小镇,建设全省种繁基地,保障区域内种子安全。以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带建设为抓手,实施“百园百品”带富工程,大力培育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打造阿栗杨梅、下坝樱桃、新堡葡萄等具有乌当标识的特色品牌,提升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

同时,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盘活农村“三块地”,引导城乡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合理配置。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稳步提高农民收入。

乡村宜居宜业 让农村更有看头

走进乌当区偏坡村,游人三五成群,穿梭在错落有致的布依村居间,山、水、田、园和谐交汇,处处皆风景,一幅如诗如画的乡村图景铺展在眼前。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每天心情都是美美的。”偏坡村村民陈萍萍高兴地说。走在路上,陈萍萍都会习惯地捡拾路上的垃圾,她说,这已经成为每个偏坡人的自觉行动。美丽宜居的环境,让偏坡村成为众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偏坡村一直坚持采取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村寨风貌提升和村民庭院环境整治力度,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现处处皆景,户户皆美的成效。

在“原味小镇·醉美偏坡”建设过程中,偏坡村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为指导,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理念,着力利用生态优势,奋力打造农旅文深度融合发展路径,让村民成为富美乡村建设的“主角”,美在其中、乐在其中、富在其中。

宜居环境,不仅仅是展示醉美偏坡的“金名片”,而且成为偏坡村可持续发展的“摇钱树”“聚宝盆”。

如今的偏坡村,高端民宿、农事体验园、观光采摘园,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各式业态快速发展,让发展中的偏坡村风味更为浓郁、个性逐渐显现;村民变老板、变工人、变股东,人居环境美起来,腰包鼓起来,真正实现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偏坡村的美丽蜕变得益于乌当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改善乡村宜居环境的积极实践。环境变美了,生态变好了,一个个山清水秀的村寨,如一幅幅秀美的画卷,在全区铺展开来。

乡村要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未来五年,乌当区将强化村庄规划引领,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特色田园综合体建设,提升打造“泉城五韵”等传统村落和特色民族村寨。加快羊昌镇甲岗村、百宜镇红旗村等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充分利用都市近郊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富美乡村,吸引城市资源要素流入,承接城市消费外溢,打造更多高品质的周末消费领地,促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有机融合。持续推进“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到2025年,实现行政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全覆盖。

同时,加强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好“数智乡村”,让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推动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建立多元人才保障机制,鼓励更多农技专家走进田间地头,培育更多“田博士”“土专家”,实现乡村人才振兴。

农民富裕富足 让农民更有赚头

11月14日,乌当区下坝镇谷定村,村民周正洪早早出了门,骑电动车沿着新修的凉喇路赶往村里的草莓种植基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尽管还没进入采摘旺季,但是基地的工作已经忙碌起来。

去年5月,镇里引进贵州红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谷定村打造100亩草莓种植基地。40多户村民流转土地到草莓基地,20多名村民成为基地固定的上班族。周定洪就是其中之一。

从一个靠种菜卖菜为生的菜农,到家门口务工的“上班族”,周定洪如今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他打算学会种植技术,以后自己种草莓。“现在,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了,我们在家门口打工每个月都有2000多元的收入,相信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土地活了,产业强了,村民的生活也开始发生变化……眼下,乌当区特色优势农业发展多点开花,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动力。

立足新起点,乌当区将保持现有扶贫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脱贫群众生产生活持续改善。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突发事件致贫户的常态监测、动态帮扶和有效防贫,严守不发生返贫致贫风险底线。

同时,持续深化“共筑行动”,加强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建设,抓好产业就业专项帮扶,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健全完善扶贫项目管理制度,做好扶贫资产管理,明确公益性资产管护责任主体,明晰经营性资产产权关系,确保扶贫项目资产底数清、确权准、收益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