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贵州 >

贵州织金:“指尖技艺”创造“指尖经济”

时间:2551-12-02 16:38:41 来源:中新网贵州

中新网贵州新闻12月1日电 (张袭江)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依托苗族蜡染刺绣传统文化保护良好、艺人众多的独特优势,引导妇女从分散生产转向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形成“公司+合作社+妇女”的发展模式,实现蜡染刺绣手工艺品走出大山、致富百姓。

绮陌街道中营社区

贵州巧姐民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因为公司离家近,绣娘敖芳照看孩子之余,一有空就来杨美的公司做绣片,每个月2000多元的收入让她很满意:“如果不是家门口有这个公司,我们在家带娃娃没啥收入。”

11月11日上午,在织金县绮陌街道中营社区贵州巧姐民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作坊里,4名绣娘埋头忙活,用蜡刀在布上作画,一丝不苟;穿针引线刺绣,神情专注。公司负责人杨美则在一旁清点已经完工的绣片。

“农闲时就带着大家一起做蜡染,既能把蜡染工艺传承给年轻一辈,也能为家里增添一份不错的收入。”杨美说。“只要有足够的订单,我能召集300多个绣娘给我做工,现在订单虽然是季节性的,但很多绣娘一年都能拿到1万多元至2万元的收入。”

茶店乡海马村

绣娘蜡染刺绣专业合作社

“我只是一个普通平凡的苗族妇女,一个‘绣娘’,没想到,绣着绣着,就绣出了另外一种人生。”罗英说。

合作社刚刚成立的时候,村里的老人说,“我们村又偏僻,这个蜡染又不是什么稀罕物,怎么可能变成钱。”罗英没有放弃,开始走村串寨挨家挨户做绣娘的思想工作,开“院坝会”动员绣娘加入合作社,罗英说,“你们加入合作社,我保证你们能有钱赚!”在罗英的号召下,村里的86名绣娘来到了合作社。

近段时间,在织金县的牵头帮助下,合作社和“黔货出山”平台签下了总共2100张蜡染和刺绣合同。“平台还承诺,如果我们的产品走得好,后续还会继续签订合同。”

“合作社里的绣娘们,工资基本都在4000左右,高的有6000多。”绣娘们都高兴地说,“想不到咱们的这些东西,真的变成了钱。”

珠藏镇链子村

贵州杨晓珍鸿达苗族蜡染文化开发有限公司

在织金县珠藏镇链子村的大山深处,一群苗族绣娘在贵州杨晓珍鸿达苗族蜡染文化开发有限公司里,用“指尖上的芭蕾”演绎“世界上最精细的蜡染”。

她们的老板,是一名从大山深处,从作坊走上大学讲台的“全国三八红旗手”,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杨晓珍。在事业巅峰期,她拒绝了百万高薪,毅然回乡创业,坚守和传承苗族传统蜡染刺绣技艺,带领一群苗族绣娘用一针一线,绣出了幸福生活。

“苗族蜡染刺绣,寄托了苗族人对历史的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不仅成为苗族人的生活日常,更融入了他们的血液。”杨晓珍说:“我对民族服饰的未来充满希望,一定会把这份事业坚持和传承下去,带动更多苗族绣娘过上好日子。”

官寨苗族乡大寨村

织金县蔡群苗族蜡染刺绣有限公司

“这件绣品要用平绣、马尾绣、锁绣三种绣法共同完成。”蔡群的女儿林凤正忙着和3个绣娘一起飞针走线,共同完成一份订单产品。

织金县官寨苗族乡大寨村小妥倮苗寨,绣娘们三五成群,或围坐交流,或散坐刺绣。蔡群穿梭不停,一边指点绣娘一边电话接洽订单。

身为公司董事长,忙碌已成蔡群近年来新常态。外引内联,打理公司,提升技艺,组织培训……忙得不亦乐乎。

小苗绣大产业,小手艺大世界。公司的苗绣产品不仅俏销周边县、市,更是通过唯品会等电商平台远销上海、广东以及国外市场。绣娘们的收入也一再攀升,每个月平均能拿到4000元左右,旺季活多,年轻手巧的绣娘们拿1万元也是常有的事。

杨美、罗英、杨晓珍、蔡群四人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但是做着相同的事情,有着共同的愿望,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做大做强蜡染刺绣这项非物质文化产业,将少数民族妇女的“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带动更多的妇女家门口就业增收,实现致富。

目前,织金县已创办蜡染刺绣企业、蜡染刺绣合作社,组建家庭手工作坊近200家。苗族蜡染、刺绣工艺逐渐成为织金县文化产业和带动苗族妇女致富的支柱产业,每年的蜡染、刺绣产品订单达2000多单,带动2000多名妇女创业就业,年产值超3000万元,实现了妇女在家门口“绣着花、看着娃、挣着钱、养着家”的美好愿望。(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