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贵州 >

“服役”超五十载的三线建设纪念物“入职”贵州省博物馆

时间:2022-01-26 10:35:18 来源:中新网贵州

中新网贵州新闻1月25日电 (周燕玲 应腾)1月25日,随着最后一件车床在贵州省博物馆临展厅前平稳落地,由此拉开了三线建设纪念物入藏贵州省博物馆,并首次向观众展露功勋设备“真容”的大幕。

这次“组团”入驻贵州省博物馆的是五件“大家伙”,重达16吨,均“服役”50多年。5件功勋设备的捐赠者,来自国家航空发动机制造骨干企业,同时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

“博物馆是文物最好的归宿,也是收藏精神记忆的最好载体。”提及捐赠初衷,中国航发黎阳动力有限公司文保中心主任欧阳华用“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来概括。

欧阳华告诉记者,本次捐赠的功勋设备均来自60年代,主要承担航空发动机制造,包括Cw61100车床、Rtv/40六角车床、Z35摇臂钻等设备,“这五台设备都是三线建设时期援建的‘高精尖’设备,见证了黎阳公司为国防装备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锈迹斑驳的机床,见证了三线建设的火热场景。时隔半个多世纪“入职”贵州省博物馆,功勋设备的“岗位”在变,“活起来、秀起来”的基本职能却不变。

“作为多彩贵州的靓丽名片之一,‘三线文化’为贵州的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坚实基础。”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袁伟表示,以本次入藏为起点,希望更多的三线遗产进入博物馆,以此为起点,更好地融入文旅发展大局,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在贵州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王江看来,本次功勋设备入藏博物馆,是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良好开端,接下来将以贵博为点,陆续推动三线纪念物陈列,讲好三线故事,弘扬“三线精神”。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的第一次西部大开发,掀起了贵州历史上继西汉、明代之后的第三次移民浪潮,对贵州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段历史应该被收藏、被铭记,而这正是博物馆的职能所在。”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坦言,未来博物馆将对入藏纪念物进行维修保护,厘清藏品来龙去脉,进行初步研究,并将其转化为展览、教育资源,提高展陈质量。(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