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贵州 >

贵州清镇:“门外汉”返乡种稻逐梦乡村

时间:2022-04-27 16:35:05 来源:中新网贵州

中新网贵州新闻4月27日电(龙香)在贵州省清镇市红枫湖镇右七村,有一群农业“门外汉”,在外打拼多年,干出了点成绩,在了解国家惠农政策后,他们却反其道而行之,不约而同回到村里,成立了清镇市第一家以种植水稻为主体的农民合作社,全程机械化种植水稻,助力乡村振兴。

春季正是育秧的好时节,位于清镇市红枫湖镇右七村大水冲组的清镇市稻尚道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钵体育秧基地,几十个白色大棚整齐排列着。合作社社员肖成林和负责看管基地的村民,正在仔细检查秧苗生产情况。

“现在国家惠农政策好,水利设施、政策扶持也很给力。土地集中流转起来,应该可以干出一份事业。”肖成林说。

今年48多岁的肖成林一直是个活泛人,土建、汽车维修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近年来,看到村里发展形势向好,便萌生了在土地上做文章的想法。当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后,立即获得了红枫湖镇右七村7个志同道合村民的响应。说干就干,2019年6月,清镇市稻尚道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

经过三年的积累发展,今年3月,合作社正式运营。肖成林和其他社员投资100多万元,相继配备了亚美柯播种机、自走履带旋耕机、插秧机、挖掘机以及秧盘等设备。合作社流转红枫湖镇右七村大水冲组、白岩组、高田组村民500多亩土地用于种植水稻。此外,合作社在右七村大水冲组新建水稻钵体育秧点1个,实施机械育秧27亩。

“劝农民流转土地不是一件容易事,担心土地流失和没有收益是他们最大的顾虑。但看到好处后,自然就愿意让我们代种或流转土地了。”既是合作社社员又身兼右七村副主任一职的李孝发说。

合作社都是本村人创办的,知根知底,把土地流转给他们方便又放心。种自己的“小田”不但效益低下,收了粮还得四处找地方卖,卖不出去,还得考虑储存问题。而合作社不仅提供待育苗,还提供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全程机械化服务,每亩就能降低400元的生产成本。这一对比,部分持观望态度的村民,主动将家里田地流转给合作社。为此,近日,合作社特意在右七村高田组平整出两块水田,抢育备用秧苗。

“家里流转了3亩水田给合作社,每年有2000多元流转费进账,农忙时节在合作社干活每天有100—150元的工资。其余时间自己还可以干点别的活。”红枫湖镇右七村高田组袁高英说。

合作社成立以来,清镇市和红枫湖镇相关部门多次协调土地流转事宜,积极提供配套服务,农技专家经常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日前,清镇农商银行还与红枫湖镇签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现场,清镇农商银行对稻尚道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进行160万元的综合授信。

这一项项举措,给清镇市稻尚道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们打了一剂“强心针”,下一步,他们还将逐步向农产品生产、加工、经销一体化方向拓展,进一步完善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设想。(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