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贵州酸汤明洋再次扬名 人民日报新华社争相报道

时间:2019-03-27 18:07:52 来源:贵州农经网

近日,一篇名为《古法红酸汤 焕发新生机》的新闻在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发表,让全国的目光再次投向贵州酸汤产业。

说起贵州的食品产业,除了老干妈辣椒外,酸汤是不得不提的另一重要细分领域。从黔东南走出来的酸汤,早已香飘全国,成为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作为全国规模最大、储量最多的酸汤发酵和生产加工基地,凯里市明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厂区的几万坛酸汤,默默地宣示着它在酸汤行业领头羊的地位。

“红酸汤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群众喜爱的一种传统食品,其制作工艺历史悠久。近年来,当地政府大力推动红酸汤传统工艺保护、传承和创新,红酸汤的生产向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并积极向外拓展市场,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人民日报和新华社作了如是报道,同时配发了一张有着鲜艳红色的照片,工人在查看红酸汤的发酵情况,如林的坛子场面蔚为壮观。照片上,正是明洋食品公司厂区的情况。

“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等主流媒体报道红酸汤,对此我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说明这几年随着企业建设和发展,酸汤产业正越来越引起各界的重视。”明洋食品公司董事长田其明面带喜色地说道,“这仿佛给我们打了一剂强心针,我们今后将更加努力地把作为黔东南名片的酸汤产业做大做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经过近20年的发展蜕变,如今的明洋食品公司已从昔日的小作坊发展成为集原料(苗圃)基地建设、酸汤产业研究、酸汤工业化生产、“酸文化”培训、酸汤美食体验于一体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年产“酸汤”能力21000吨,产值突破亿元,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储量最多的酸汤发酵和生产加工基地。在董事长田其明的微信名片上,“勇做中国酸汤产业的拓荒者”成了他鲜明的标签,也是他一辈子的追求。黝黑的皮肤、额头的皱纹、坚毅的眼神,成为拓荒者“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内涵的最好注解。

正如人民日报和新华社新闻中所写,古法酸汤在明洋等一批酸汤企业的努力和坚持下,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从传统民族食品蜕变成一坛全国人民都能食用的佳品。地不分东西,人不分南北,一锅鲜香酸爽的酸汤,氤氲在老百姓的舌尖上。

明洋食品这家贵州酸汤行业的“航母”,以“玉梦”品牌为载体,专注于“凯里酸汤”产品及文化18年的探索研发、加工生产和宣传推广,先后荣获“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贵州省扶贫龙头企业”、“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黔东南州脱贫攻坚十佳扶贫龙头企业”、贵州省“守合同 重信用”单位等殊荣,并多次荣获“贵州省名牌产品”和“贵州省著名商标”。

有关经济观察人士指出,在市场经济中,一些民族民间食物经过一些有志之士的推广,正逐渐向产业化转变。酸汤是贵州黔东南独有的佐料,这一佐料本来是迫于环境的艰难作为对盐的代替,但在多年的发展中,成了当地人桌上喜食的汤料。而如今,这一区域性的佐料,随着市场流通环境的透明和畅通,正渐渐推向全国甚至世界。企业家的作用在这当中功不可没,像明洋食品这样具有代表性的酸汤企业,在红酸全国化、全球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值得敬佩的是,像田其明这样的本土企业家,创业条件非常艰苦,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难能可贵,政府应该多多扶持这样真正有民族情怀的企业。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