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社会 >

中国汽车市场盲目扩张比市场阶段性下滑更可怕

时间:2018-08-30 00:00:00 来源:

这段时间,汽车市场遇冷,让业界有些焦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7月我国汽车销量为188.9万辆,同比下滑4%,连续第二个月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市场的真实状况更糟一些。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7月乘用车市场零售156.7万辆,同比下滑5.6%。而库存量已连续5个月呈上升走势,目前汽车库存量已达到151.6万辆,因此很多人判断高库存会成为下半年车市的不稳定因素。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补贴调整、进口车关税下调、节能新能源车船税减免等政策相继落地,但总的来看,这些政策对汽车销量的刺激作用不大。也就是说,今年汽车市场的表现更多是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的直观体现。

从宏观形势上看,上半年我国GDP增长6.8%,经济走势平稳,虽然投资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但消费能力有所减弱。在这种局面下,楼市却逆势上扬,居民财富向楼市转移,而且不只是购房家庭,购房家庭“朋友圈”的资金也流入到楼市中。楼市消费能力增强,车市消费能力减弱,二者的相互作用在过去很多年中都得到过应验。今年的特别之处在于,这种情况发生在三四线城市,影响了这些区域的汽车消费。

近几年,一二线城市受政策影响,汽车消费趋于平稳,支撑我国车市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三四级市场。因此,今年三四级市场受挫后,有人抛出了“中国汽车消费需求已达顶峰”的言论。对此,笔者并不认同,原因是此轮三四线城市楼市消费增长是阶段性现象,是棚户区改造、清理库存住宅等政策推动下的结果。未来,三四线楼市消费的动力很难持续,而我国汽车人均保有量与发达国家还有明显距离,在三四级市场仍存在购车刚性需求。

因此,笔者判断,未来几年我国汽车保持增长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但这样的增长会趋于理性,增幅将低于GDP增长水平,也有可能阶段性受挫。

接下来,就是汽车企业如何看待市场前景的问题了。重视但不盲目,是笔者认可的态度。但目前的状况是,很多车企盲目自信、盲目扩张,这似乎比市场阶段性下滑更可怕。

在接盘FF后,恒大法拉第未来喊出了10年500万辆的产能规划。这一目标着实有些吓人,要知道目前排在汽车行业第二位的东风集团,去年的销量为412万辆。笔者更愿意把恒大法拉第未来这样的表态,看作是业外资本进入汽车圈的宣言和对企业自身的激励。近日,笔者探访了一家新造车企业的项目进度,该企业在天津的工厂因资金原因尚未建设完成,却又转战上海布局新项目,在没有一款量产车甚至还没有进入工信部准入目录的时候便开始扩张,不知勇气何来?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而且不仅发生在造车新势力身上。有些企业销量刚突破10万辆就开始谋划50万辆;有些品牌和经销商绑在一起,非要等到销量90万辆才开启渠道变革……这些举措如果放在前些年市场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时候笔者尚可以理解,但在产业淘汰赛已经打响、技术革命已经到来的今天,企业再一味追求规模,恐怕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自食其果。

近日,有消息称多家众泰经销商聚集在众泰厂区门口维权,控诉其产品质量不过关导致经销商多年持续陷入经营亏损。从市场上看,此前众泰部分车型销量已经大幅下降。不仅是中低端品牌,就连在SUV领域极具号召力的捷豹路虎品牌,近日也有消息传出,多家经销商集体停止从厂家处提车,只销售库存车,原因是不满厂家政策压力以及长期受到价格战的影响。这些发生在厂家与经销商之间的矛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厂家无法准确预测市场、盲目扩张产量所致。

或许有人会说,制定什么样的销量目标和产能规划是企业的自主行为,这不违背市场经济原则,不该被指责。但笔者今年以来多次走访企业,通过实地调查发现,企业的扩张行为很多时候是与地方政府的“共同决定”。利税高、带动作用强是汽车产业的特性,地方政府对此也十分看重,利用丰厚的待遇吸引企业到本地发展,甚至有一些地方政府不正确评估企业的实力和前景,只要企业在本地建厂,就在土地、资金、政策甚至是初期销售等方面大力支持。这显然违背了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而这种做法在产业转型的当下更加严重,多个新能源汽车项目停滞不前就是例证。

笔者认为,中国汽车市场仍有增长空间,但已经没有了滋生企业投机行为的土壤,未来的市场只会属于那些技术突出、布局合理、体系规范、创新力强的企业。(岳鹏)

转自:中国汽车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