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社会 >

面对美墨加协定 日欧车企何去何从

时间:2018-11-23 00:00:00 来源:

据外媒报道,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近日达成协议的新贸易框架--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USMCA)中,针对本地化生产的汽车,发动机和变速箱等主要零部件被要求必须在三国范围内生产,即使只有一种采用在区域外生产的产品,该车型也不能被认定为区域内生产车,无法享受在三国之间以零关税进出口的待遇。这份新的协议预计于2020年生效。

"此协定主要是为防止外国汽车厂商避税。"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告诉《中国贸易报》记者,外国汽车厂商的汽车产品此前出口到北美市场时,为躲避关税壁垒,采取在区域外生产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等零部件,随后运到北美整机组装的方式,标称自己是本土化的生产企业。然而,新协定可能堵上了这条路--不止是整机组装,就是零部件也需要在区域内生产。

"长久以来,日本汽车厂商钻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空子--将工厂重点布设在墨西哥。"青年日本问题学者陈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由于墨西哥生产成本低,且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国,因此在墨西哥生产的大量日本汽车顺利出口至美国。如今,新规定将对日本汽车厂商带来较大的冲击。

根据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只要在当地采购的零部件按金额计算达到62.5%以上,即可被认定为区域内生产车。但按照新协定,这一比例提高至75%,同时要求零部件的40%以上由时薪16美元以上的劳动者生产。因此,日本汽车厂商的生产成本将会增加。

陈洋解释说,墨西哥汽车产业劳工的时薪大约为7美元,这相当于间接要求汽车厂商必须购买美国造的零部件。这样一来,必将提升日本汽车厂商的制造成本。制造成本上升后,出口至美国的汽车价格也将有所提升,并将最终转嫁至消费者。因此,长远来看,这有可能会拉低日本汽车在美国以及北美市场的竞争力。

"这对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的汽车厂商和零部件厂商却是有利的。由于发动机、变速箱等汽车主要零部件在区域内生产,因此降低了对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进口的依赖程度。"陈洋认为,三国中主要的受益者可能还是美国的汽车厂商和零部件生产商。美国本土的汽车厂商和零部件生产厂商因为竞争不利而整体萎缩,或将通过新的贸易协定实现制造业回流。

陈洋举例说,美国去年进口了约450亿美元的汽车零部件,其中一半来自区域外,如今推出新协定后,美国企业从区域外进口主要零部件的情况将减少,转而使用本土厂商生产的零部件,这对美国确实是一项利好。

梁振鹏也称,由于在末端汽车零部件的组装环节中,技术层次比较低,高端的在于上游的核心零部件的生产,此协定因此将提升北美汽车市场本土化,有利于北美地区汽车产业档次的提升,进而推动汽车产业发展。

"如果像之前一样,仅在美国设立汽车产业链末端组装工厂,现在的规定就不认可其为本土化生产的汽车,须按照进口汽车收比较高的进口关税。"梁振鹏表示,区域外的汽车厂商为避免关税,可能将出口转变为投资,将汽车产业链的上游核心零部件的生产移到区域内生产,这也将有利于提高北美地区的就业率。

陈洋表示,在新协定之前,欧洲和日本出口至美国的汽车主要基于价格优势,且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伴随新协定的生效,特别是制造成本的提升,预计欧洲和日本的汽车企业将会改变营销策略。

"至于会不会转向其他经济体,还有待观察,毕竟美国的汽车市场规模仍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陈洋说。

"今后在零部件的运输流通环节,欧洲和日本的汽车企业会做出一定的调整,不会像现在这样把重心完全放在墨西哥或者完全依靠海外进口。"作出以上预测的陈洋也坦言,新协定对不符合规定的汽车(乘用车)所征关税并不算高(2.5%),欧洲和日本汽车企业今后也有可能选择承担关税,继续维持此前的经营模式。(记者 周东洋)

转自:中国贸易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