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社会 >

普惠金融核心应在“普”不在“惠”

时间:2019-07-19 00:00:00 来源:

央行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普惠金融正处于发展较快的阶段。2019年一季度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15.57万亿元,同比增长14.4%,增速比去年年末提高1.9个百分点。同期,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0.05万亿元,同比增长19.1%,增速比去年年末提高3.9个百分点。

在近日举行的2019普惠金融高峰论坛上,业内专家表示,营造普惠金融生态圈需要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信息化环境。同时,中小企业也应当提高自身素质和信用水平。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GDP突破90万亿元,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看来,国民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多元化的金融需求,金融创新的实质在于创造满足多元化需求的金融工具。中小微企业及个人对金融产品的需求旺盛,但由于其财务数据透明性低、缺乏抵押物,授信风险偏高,导致其融资难、融资贵。

"金融工具的价格是由金融产品消费者的资信和风险水平决定的。普惠金融的核心在'普'不在'惠',先要侧重解决中小微企业及个人融资难问题,然后再解决融资贵的问题。"吴晓求说,应加快金融供给侧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公平性,使每个企业和个人都能获得与其资信及风险水平相匹配的金融服务。

他表示,国有银行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力量,应加快管理体制的结构性改革,实现责任下沉,改变内部考核机制。国家应对金融机构的普惠金融业务给予税收减免,以调动其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积极性。

吴晓求还认为,金融科技的运用对普惠金融的发展至关重要,大数据技术能增强中小微企业及个人资信数据的可获得性,促进资信评估手段的革新,从而增强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降低授信成本。

近年来,中国建设银行在破解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将普惠金融作为全行的发展战略。建行运用了现代技术以及数据重塑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和客户体验,利用大数据评估客户信用,建立了以批量化获客、精准化画像、自动化审批、智能化风控、综合化服务为特色的"五化"普惠金融新模式。建行行长刘桂平介绍说,截至5月末,建行普惠金融贷款的客户数近150万户,贷款余额超过8000亿元。今年前五月建行普惠贷款新增近1500亿元,增速超过30%。由于搭建了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线上风险监测平台,目前建行投放的普惠金融贷款不良率更是低于1%。

对于国有大行在普惠金融生态圈中有着重要作用的看法,刘桂平表示,普惠金融服务不仅要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还要向全社会输出非金融服务,不断深化普惠金融服务的外延与内涵。普惠金融的一大难题就是信息不对称,大型商业银行有资金优势、风控优势、技术优势,应该在普惠金融中扮演应有的角色。建行要以聚合的理念打造金融新供给,建立综合金融服务机制,以信贷业务为基础,为客户提供结算、理财、企业年金、保险等非信贷服务满足客户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提供的服务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布局全方位服务渠道网络,打造"线上+线下"闭环渠道。

转自:国际商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