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下楼就能上班 陕西平利“社区小工厂”成就“扶贫大产业”

时间:2019-07-10 17:55: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杨维思)老县镇位于陕西安康平利县,小镇有一条沿河的街道,遍布着电子加工、玩具制造等“社区工厂”。简单但敞亮的厂房里整齐地排列着机器,在这里辛劳忙碌的,都是镇上的居民。

老县镇的“社区工厂街道”就是形态之一。这里引进的企业多属玩具服饰、电子原件等产品加工,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但大部分工序需要手工完成;产品大多采取以件计酬,对工作时间、场所限制不严,具有工人上手操作快、管理相对松散的特点,尤其适合需要照顾家庭、不能外出打工的妇女完成。厂房一般设在安置区楼房的一层,搬迁户甚至可以住在楼上,下楼就能上班。

更重要的是,社区工厂为搬迁群众带来了稳定的收入。街道上一家袜子生产工厂总部位于浙江,该公司于今年3月在老县镇建立工厂,5月投产。据负责人介绍,他们生产的袜子主要销往欧洲、东南亚等地。目前,袜子工厂吸纳用工125人,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30余人,员工每月能有1800至3500元的收入。

此外,平利县还建成工业集中区新社区工厂,园内有标准化厂房20000平方米,配备了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方便企业入驻。在园区上班,用餐可以统一解决,上班时还能将孩子送到社区工厂儿童照料中心照顾。目前,园区已入驻3家龙头企业,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400个,吸纳群众就近就地就业220人,人均月工资约2000元。

平利县的这些“社区小工厂”,既很好地承接了东部产业转移,又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就业、收入问题,走出了一条“社区+工厂”的精准扶贫新路子。截至目前,平利县已引进培育新社区工厂83家,形成毛绒玩具、服装手套、电子元件、手工艺品4个社区工厂产业集群,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让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2018年底,平利县贫困发生率降至9.8%,“社区小工厂”成了“扶贫大产业”,如今,这一就业扶贫模式被多地借鉴推广,已在陕南多个县区落地生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