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六盘水农村产业革命风生水起

时间:2019-10-08 09:23:00 来源:贵州日报

1125073971_15703253605741n

今年,“凉都三宝”之一的红心猕猴桃又迎来大丰收。

进入深秋,六盘水广袤的乡村田野上,处处涌动着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热潮,展现出产业革命带来的喜人变化。

前不久,正值刺梨成熟期,在山间田野,农户采摘、搬运鲜果,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我家10来亩刺梨已经初挂,第一次就摘了1600多斤。”有个好收成,水城县营盘乡兰花村村主任李明通喜笑颜开。

水城县营盘苗族彝族白族乡,一个纯农业乡镇,也是我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贫困发生率曾高达37.34%。早前,营盘因地处深石山区,地里刨食的村民只能在山地里种些包谷、马铃薯,虽辛勤劳作却依然贫困。

如何帮助乡亲们摆脱贫困?

营盘乡的法宝,正是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变传统农业劣势为山地特色农业优势,向土地要效益。

因地制宜,营盘乡将附加值低的包谷、马铃薯“调减”退下去,将效益高的刺梨、猕猴桃“替代”进来。

营盘乡向土地要效益硕果颇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098元,实现贫困人口1722户5285人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至487户1576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8.58%。

营盘乡向土地要效益的累累硕果,是六盘水市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中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六盘水围绕“八要素”,落实“五步工作法”,在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中,探索六盘水农村产业的“难为”与“可为”,“调减”与“替代”,“种植”与“增值”,推动农业产业大步走,产业革命取得丰硕的成果,农民收入增长更加持续稳定。

坚持于“难为”处“可为”。排除万难,六盘水以一往无前的决心和魄力,一方面,将荒山荒坡加以改良,地上大力推进农药、化肥等减量增效,保护土壤环境;地下通过增加土层、增施有机肥等方式,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另一方面,选择适宜荒山种植的农作物,变荒山贫瘠之地为千顷良田。

在“调减”与“替代”上下功夫。“调减”,在“退”上发力,推进产业结构的“快”调整,六盘水瞄准附加值低、效益低的坡耕地籽粒玉米,与群众算成本账、增收账,今年调减籽粒玉米50.96万亩,占任务数的101.92%。“替代”,在“进”上用功,做好产业布局的“慢”思考。六盘水明确低海拔区域、高海拔区域及沿北盘江高海拔、寡日照区域等各自的发展重心,明确猕猴桃、蔬菜、早春茶等优势单品产业。

瞄准“种植”与“增值”,六盘水市把握好农村产业革产业路径选择,瞄准消费需求,制定质量规范,强化示范引领,大力推动特色优质农特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发展。将发展目光紧紧锁定在依托现代科技,坚持质量兴农,延长产业链条、深耕精深加工,探索形成适度规模经营的专业化生产格局上,全力打农业产业“全产业链”。

目前,六盘水市特色产业面积达436.99万亩;形成了5个万亩猕猴桃基地和勺米至猴场百里猕猴桃产业带;涌现出刺梨深加工企业4家,规划年加工能力68万吨,占全省规划加工总能力的76.49%,开发延伸产品30余种;猕猴桃果汁、果脯、果酱、休闲食品及生物萃取、美容产品等已研制成功......产业链不断延伸拉长。

六盘水的农业产业之路越走越宽阔。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