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贵州力争今年出栏肉羊309万只

时间:2020-03-25 14:23:00 来源:天眼新闻客户端

记者近日从贵州省牛羊产业发展工作专班获悉,按照打造全国优质羊肉供应基地发展目标,根据全省农村产业革命羊产业推进方案和《贵州肉羊产业“五个环节”实施方案》,该专班制定了一系列肉羊产业工作计划,力争今年完成肉羊存栏412万只,同比增长8.35%;出栏肉羊309万只,同比增长5.26%。

据贵州省牛羊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副班长张双翔介绍,该专班计划在习水、沿河等产业重点县新建或改扩建存栏1000只以上的肉羊标准化示范场9个,培育年出栏30只以上的肉羊适度规模家庭牧场600个;改扩建贵州山羊扩繁场4个,选育优良种羊1000只。此外,完成11项肉羊养殖、饲草料及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制修订,依托“云羊宝”全产业链追溯管理平台,实现肉羊重点县可追溯系统全覆盖,完成登记可追溯系统肉羊信息2万只。

“我们今年拟在肉羊产业重点县完成冬闲田(土)种草3万亩,推广人工种草25万亩;推广‘羊管家’专用饲料产品2个。推进冷鲜羊肉进超市10家,打造生鲜小铺、生鲜体验示范店等8家,建设羊肉制品销售网店20家。”张双翔告诉记者。

全面推进肉羊增量。该专班坚持以本地山羊为主、引进种羊与杂交改良为辅的原则,加快肉羊品种改良步伐,持续提高生产良种化水平,大力实施羔羊生产补贴,推进肉羊扩群增量。坚持“宜放则放、宜舍则舍、牧舍结合”原则,因地制宜发展肉羊适度规模养殖,加快转变肉羊发展方式,新建或改扩建存栏1000只以上的肉羊标准化示范场9个,建成年出栏30只以上的肉羊适度规模家庭牧场600个。积极探索金融保险支持的有效途径,推进肉羊产业发展融资难题,提高肉羊生产抵御风险能力。

强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坚持龙头企业为主体、政府提供服务的育种模式,黔北麻羊、贵州黑山羊、贵州白山羊继续依托龙头企业实行原产地保种。系统开展黔北麻羊、贵州黑山羊和贵州白山羊生产性能与遗传性状测定,建立系谱与育种数据库,开展遗传评估与家系和个体选育。在习水、沿河、水城改扩建贵州山羊扩繁场4个,选育优良种羊1000只,建立羊人工授精示范点5个,推广同期发情、人工授精等高效繁殖技术。

科学推广发展模式。加强行业发展引导。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合理选择“放牧、半放牧、舍饲”养殖方式,科学推广肉羊中央厨房模式和“小规模、大群体”养羊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种、养、宰、加、销联动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不断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威宁、务川2个重点县实现“小规模、大群体”发展模式全覆盖。

加快标准化建设。依托省牛羊产业协会、羊产业技术体系、草产业技术体系,在现有肉羊饲养标准的基础上,制(修)订肉羊养殖系列标准,完善肉羊生产技术标准或规程。依托“云羊宝”全产业链追溯管理平台,实现肉羊重点县可追溯系统全覆盖,完成登记可追溯系统肉羊信息2万只。推进科学技术的融合,形成全面覆盖肉羊产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农业+大数据+互联网”管理体系,打造生产流程标准化、产品品质全溯源的生态有机“贵州山羊”品牌。

着力实现节本增效。围绕肉羊全产业链,优化提升饲草料建设、品牌打造、市场推广、技术服务保障等环节,切实降低养殖综合成本。采取异地收草回调模式,在干草料原产地建立收储基地,以干草压块、颗粒料加工等方式提高运载率,依托省现代物流集团贵阳牛郎关仓储物流中心资源优势,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建立年生产10万吨饲草料配送中心1个(与肉牛共用)。立足本土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研发与推广以光叶紫花苕为主的肉羊全价颗粒饲料3个,推广“羊管家”专用饲料产品2个,研发以花生秧、芜菁甘蓝、酒糟等为主加农副秸秆的肉羊日粮饲料化配制技术3个,提高本土化秸秆资源利用率。在威宁县推广光叶紫花苕+蔬菜接茬冬闲田(土)种草模式3万亩,在肉羊产业重点县推广人工种草25万亩以上,提高草畜配套能力。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功能作用。采取“行业治理+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方式,发挥省牛羊产业协会资源整合利用和市场营销开拓功能作用,推进贵州山羊产品品牌化经营。大力实施品牌化策略,带动生产经营主体规范执行贵州山羊品牌化产品系列标准,完成贵州山羊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制定统一品牌标识,由省农业农村厅授权使用;按照“大品牌、小品类”品牌经营战略,鼓励在贵州山羊品牌标准下,注册不同产品品类商标,实现品牌化多元经营。支持习水引进生鲜肉真空贴体包装技术改进屠宰加工工艺,在上海、广州等地建设羊肉精深分割车间(与肉牛共用),打造生鲜小铺、生鲜体验示范店等8家,完善产品供应链体系,拓宽贵州山羊产品销售渠道;冷鲜羊肉进超市10家,开设羊肉制品销售网店20家。(记者 邓钺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