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贵州多部门联手开出生猪产业发展“最强套餐”

时间:2020-05-18 09:23:00 来源:多彩贵州网

涉及恢复生猪生产的10余家相关部门联席,形成合力为贵州生猪产业发展配置“最强套餐”。5月15日,贵州省生猪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第10次专题会议在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召开,再次梳理产业发展难点痛点,再次强化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坚持打牢产业发展基础。

会上,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科技厅等10余家有关成员单位就贯彻落实“17+2”生猪生产政策情况作专题汇报,省生猪专班通报了全省生猪生产恢复情况和农业农村部赴我省督导恢复生猪生产反馈意见,省生猪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柳盛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省生猪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徐成高主持。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据行业调度,截至2020年4月30日,全省生猪存栏1398.98万头、能繁母猪存栏137.45万头、累计出栏741.41万头,占全年目标任务数分别为88.8%、98.9%和41.2%。对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猪场监测显示,近6个月能繁母猪存栏稳步增长,月递增率为2.7%。目前,我省生猪生产恢复势头向好。

今年以来,省生猪专班紧紧围绕“12345”产业链推进模式,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定期调度、督促指导、服务企业、问题会商、信息报送”五大工作机制,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为了“猪事”顺利,13个相关部门拿出“诚意清单”:

省农业农村厅:按照省领衔领导关于“省农业农村厅要牵头抓总”的指示要求,启动了生猪生产半月调度,同时安排专人开展屠宰日调度、生猪价格周调度和65个重点项目半月调度,分析研判新形势、新进展、新问题。联合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9个工作组,分赴9个市州对各地政策措施落实落细和工作机制建立等情况进行专项督导,采取“厅长包片、处长包县”方式在全省开展县级全覆盖的集中督导。组建了51名专家教授组成的省级技术服务专家团队,按县分片区实行点对点技术服务,编制发放《贵州养猪实用技术图册(方言版)》等资料。积极指导各地申报2020年生猪产业项目,并组织专家评审。提高生猪生产机械化比重,以达到应补尽补的目的,推动生猪生产农业机械化。

省财政厅:今年,省财政安排生猪产业专项资金1亿元。对于生猪保障供应贷款贴息安排了补助资金,对符合要求的种猪场和规模猪场给予短期贷款贴息支持,贴息比例不超过2%。除此之外,还安排了生猪临时补贴资金,强化了保险支持措施,再通过基金、担保等方式撬动更多金融资本投入生猪产业发展。

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2017年以来,全省生猪产业共申报项目149个、123.72亿元;已审批项目83个、46.38亿元;已拨付项目75个、36.36亿元。截至目前,全省已拨付扶贫产业子基金项目中生猪产业已拨付项目43个。绿色产业基金自启动以来,正在全力推进生猪产业,为确保9+3县区顺利脱贫,资金更多向9+3县区倾斜,对9+3县区项目申报开取“绿色通道”。

省交通运输厅:在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间,对整车合法运输种猪及冷冻猪肉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2020年1月优惠通行费44.68万元,优惠车辆2554辆次;2020年2月优惠通行费13.33万元,优惠车辆794辆次。鼓励相关车辆安装使用ETC车载装置,尽快实现不停车快捷通行,进一步提高生猪的运输效率。

省生态环境厅:为优化生猪发展环境,制定了《贵州省农业产业革命十二个农业产业环境保护要点》,将生猪等畜禽养殖项目环评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到市(州)。依法依规对畜禽养殖禁养区进行规范调整,省禁养区个数由4856个减少至3789个,减少21%;禁养区面积由5.25万平方公里减少至3.48万平方公里,减少33.6%,为生猪发展提供保障。开辟“绿色通道”,深化畜禽养殖禁养区成果运用,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进一步加大生猪养殖项目环评“放管服”改革力度,对于新改扩建年出栏量5000头以下的生猪项目,在线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无需办理环评审批;对于年出栏量5000头以上的生猪项目,指导各地开展环评告知承诺制试点,从快从简审批项目环评,及时推进生猪产业项目落地建设。

省投资促进局:今年以来,共引进生猪产业项目50个,合同约定投资额85.8亿元。接下来将继续补充完善生猪产业招商“五库”,把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入转化为招商生产力。储备一批生猪产业招商推介项目,针对之前生猪产业的危机(猪瘟),加强薄弱环节补链,增强落地项目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大力度跟踪服务,推动项目落地建设有序进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优秀企业,力争新建一批具有引领性和示范性的生猪产业全产业链项目。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支持培育一批以屠宰精深加工、特色猪肉制品为主要方向的骨干生产企业,并支持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对我省引进的猪肉制品加工龙头企业,给予专项资金帮助支持。接下来将进一步推动龙头企业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品牌化发展,注重开拓市场。积极推动贵州农产品加工从简易加工、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化、精深加工转变,助力脱贫攻坚。

省商务厅:跟踪“9+3”挂牌督战县农产品销售情况,对产销对接中出现的问题第一时间进行解决。深入实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引导更多国有平台转型为农产品流通主体。通过科学、精准统计农产品生产、流通等信息数据,建立贵州农产品应急预警机制,保障农民利益。建立“内托外联”销售方式,引导省内团餐配送、批发市场加大自产农产品采购量。加大与省外市场的对接力度,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紧抓生鲜电商快速发展机遇,将“提篮小卖”向现代商贸流通转变。

省科技厅:选派1200余名科技特派员开展精准帮扶,帮助养殖户医治畜禽等,解决种养殖过程中的实际难题。围绕生猪养殖,开展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下一步,将继续围绕生猪养殖的各个关键环节,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围绕地方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繁殖技术提升、养殖技术提升、疾病防控、饲料加工、粪污处理等,及时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开展好“千企面对面”科技服务活动。

省市场监管局:开展生产环节猪肉及肉制品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切实强化全省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安全生产管理力度。结合流通流域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点,开展流通环节猪肉及肉制品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对猪肉及肉制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抽检,如非洲猪瘟病毒专项抽检和猪肉制品监督抽检。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密切关注猪肉市场动态,做好市场价格监管。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深入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组织专家到猪场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助力生猪产业发展。大力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当前正是贵州省第七批“百人领军人才”“千人创新创业人才”推荐申报阶段,各地要主动组织引进的生猪产业高层次人才进行申报。不断创新贵州人才博览会引才平台,通过线上信息发布、企业介绍、岗位展示为有需求的生猪产业企业提供免费引才服务,不断做大生猪产业发展人才增量。

贵州大学:编制了《贵州春季养猪实用技术手册》,《猪场实用技术图册方言版》《贵州省规模化猪场生产技术参数》等资料,免费赠送农户5000余份。为企业及养猪户提供技术服务40余次,在沿河,六枝,开阳等地开展项目合作20余次,建立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点15个,开展养殖技术分散培训30余次。在沿河、印江、贞丰、六枝、赫章,纳雍,余庆等地开展现场培训养猪技术人才1000余人次。

省农业科学院:成立了院农村产业革命技术专班生猪产业执行小组,制定了小组工作方案,并组建技术服务团队,收集技术需求并开展技术服务,筹备生猪养殖高级人才培训班。不断开展技术成果应用推广,解决产业发展实际问题。将持续建设贵州省地方猪品种保护和现代育种平台,推进地方猪育种。接下来将集成生猪养殖粪污处理与生态循环养殖技术体系,建设示范基地。

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林业局、省基金办、省投资促进局、省市场监管局、省银保监局、省人社厅、农科院、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工信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商务厅、贵州大学和省农业农村厅生猪专班相关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记者 张文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