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原创 >

关注科技养老:跌倒探测、生命体征监护等产品涌现

时间:2020-02-21 18:34:38 来源:人民日报

跌倒探测、生命体征监护、慢性病智能管理等产品服务纷纷涌现

科技助养老 服务更精准(关注智慧养老④)

核心阅读

借助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健康检测监测、养老监护等新产品,慢性病智能综合管理、远程智慧医养结合等新服务,正在有效提升老年人生活的水平和质量。但也应看到,养老产品和服务还需更加贴合老年人的需求,加强行业规范和标准体系建设,这样才能得到更广阔的发展。

在北京顺义石园北区的养老驿站,老人们只需把双手搭在一个圆形机器上,人体系统多项健康指标便可一览无余;在西安莲湖区,一座建在云上的“虚拟养老院”已然落成,老人们在线上平台注册,就能随时享受呼叫救助、服务调度、居家照料等一键式服务。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健康养老不断融合,尤其是2017年,工信部、民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传统养老逐渐注入信息技术,养老市场新产品新服务不断涌现,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突飞猛进,取得显著发展成效。

步入2020年,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状况如何?进一步拓展智慧养老市场还面临哪些问题,应如何破解?

优势

产品日趋丰富

服务不断创新

“小度小度,打开床边灯带。”话音刚落,暗影里便现出光亮。

去年,家住北京西城区大栅栏街道的房阿姨对居所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原来,起夜前老要在黑暗中摸手机,打开屏幕光再找开关开灯,年纪大了难免磕磕碰碰。现在只要动动嘴就能点亮床沿灯,特别方便。”

不只是可用语音控制的智能灯带,在大栅栏街道,很多老年人正在通过智能音响预约营养餐食、享受养生资讯。“依托‘小度在家’等人工智能产品,社区养老需求与养老机构服务得以连接,老年群体能够享受到适老化智能生活带来的便捷与乐趣。”百度基金会副理事长周达说。

这是我国智慧养老产业蓬勃发展、加速落地的缩影。自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智慧健康养老”概念以来,我国智慧养老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据统计测算,2019年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规模近3.2万亿元,近3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8%,预计到2020年产业规模将突破4万亿元。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技术产品逐渐成熟,在养老领域的融合应用不断加快。工信部电子信息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产品种类日趋丰富,涌现了诸如健康检测监测产品、养老监护产品、康复辅助产品等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另一方面,服务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出现了慢性病智能综合管理服务、远程智慧医养结合服务、虚拟养老院服务等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事实上,新技术的引入正在从供需两个方面深刻改变传统养老市场。“从供给侧来看,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养老服务的精准性和适用性,实现了养老服务供给的优化和提升。”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主任邢伟说。

以互联网慢性病管理为例,通过在医生与老年人之间建立广泛连接,一方面拓展了医生的服务能力,缓解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实时的信息交流,帮助医生根据老年人实际情况调整疾病治疗方案,从而提升服务质量。

从需求角度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老年人生活数据的采集、分析及处理,深层次挖掘老年人养老需求,促进老年消费增长。”工信部电子信息司有关负责人说。

短板

体系尚未建立

行业仍待规范

近年来,我国智慧养老市场得以不断培育壮大,背后是老年消费者的使用认可。

工信部有关调研结果显示,总体来看老年人对于现有产品和服务的反馈较好。尤其是跌倒探测、急救拉绳、生命体征监护等智能养老监护设备和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切实保障了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生活,受到老年消费人群的普遍欢迎。

与此同时,作为新兴产业,智慧养老的有效供给能力还有待补强。

一方面,产品缺乏细分,适老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有关负责人指出,目前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本身的适老化、人性化设计较为欠缺,高质量、智慧化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尚未建立。

“比如,一些可穿戴设备的体验还不够优化,同时对老年人群体的情感交流功能考量不足。”深耕智能语音养老服务多年,讯飞智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新业务部业务总监高明介绍,目前市面上的人工智能养老产品多偏重于基础功能,基于老年群体个性化需求的产品不够。

“适老”不仅要求产品更贴合需求,价格也要亲民。“老年市场与其他消费市场具有明显的差异。”工信部电子信息司有关负责人说,在消费能力方面,多数老年人收入来源有限且单一,消费需求相对保守。在生理及心理方面,老年人相较于年轻人对新兴技术产品接受度较低。

另一方面,行业规范较为模糊,产品和服务的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我国智慧养老尚处于发展阶段,没有明确统一的概念定义,行业规范比较模糊,行业主体鱼龙混杂。”在周达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些地方管理部门和相应的养老机构对于智慧养老还保持一种观望姿态。

高明指出,目前各类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系统采用的接口标准各不相同,缺乏统一的规范,数据处理和共享利用困难,不同的产品与系统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缺失,对传统健康养老模式的信息化和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健康养老创新模式仍在探索之中。”

前景

提升精度温度

加快标准建设

通过连续搜集分析老年人慢性病信息,提升养老服务的“精度”;借由仿真系统让老年人感受更加贴心的服务,增强养老服务的“温度”;以智能操作取代简单重复劳动,缓解养老照护人员招不来留不住的难题……智慧健康养老,正助力破解传统养老“堵点”“痛点”。

“在技术不断进步和人口老龄化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智慧健康养老顺应时代需求,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必将成为未来解决养老问题和开拓养老市场的重点方向。”邢伟指出,作为新兴业态,智慧健康养老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稳定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模式仍需不断探索和创新。

如何让“智慧”与“养老”深度融合,释放产业发展的乘数效应?

首先要加大技术研发,完善市场供给,开发更多优质适老产品。“推动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产品的研发、升级和应用推广,需要加强技术开发深度,尤其是开发适合老年人需求特点的产品和服务。”邢伟提出,可以通过建设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公共平台,提升产品和服务支撑保障能力。

自《行动计划》发布以来,近3年间,工信部等3部委先后组织了3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评选工作,共评选出示范企业117家、示范街道(乡镇)225个、示范基地52个,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下一步,将整合跨领域创新资源,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适老化研究,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工信部电子信息司有关负责人说。

同时,还需加快标准建设,优化市场环境,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近年来,工信部等3部门先后制定了健康管理腕式可穿戴设备、老人手环、健康养老服务平台等一批行业关键急需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智慧养老这一新兴产业。

高明建议,下一步应继续鼓励各类主体参与制定本领域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标准,推动制定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以标准化推动智慧健康养老的便捷化和均等化。

■记者手记

智慧养老的关键是适老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智慧养老打开巨大想象空间。

凭借其大连接、广覆盖、强分析的技术特性,极大延展了养老服务的时间和空间,有效衔接起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医养结合3个应用场景,让养老随时都在,随处进行。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而发展智慧养老则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从当前实践来看,推进“智慧+养老”向深度融合,重点要厘清“智慧”与“养老”的关系,关键在于一个“老”字,以老年人需求为出发点、以老年人体验为落脚点,来创新技术、设计产品和优化服务,避免陷入“智慧不养老,养老不智慧”困境。

智慧养老的关键是适老。只有深度理解老年群体需求,将老年人满不满意视作开展、评价、检验产品服务的首要标准,瞄准老年人群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才能真正打造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养老服务。

韩 鑫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