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渔谷航拍全貌
中新网贵州新闻9月14日电(伍应龙)在毕节七星关区清水铺镇后山社区花渔谷大闸蟹养殖基地,工人们正在捕捞大闸蟹,一只只膏肥黄满的大闸蟹“抢鲜”上市,成了这个秋天市民餐桌上的一道大餐。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令人钦佩的,而作为当地第一位养螃蟹的人,基地负责人陆章朋的发展历程同样也让人佩服。小时候因为家里穷,陆章朋十多岁就外出打工,后来在机缘巧合下接触到了水产品产业,从此便于大闸蟹结下不解之缘。
但为了方便照顾家里老人和孩子,2016年,在家乡鼓励返乡创业政策的感召下,他毅然决定带着这门养殖技术回家乡发展。
“我本身是这个地方的人,从小就在这个地方生长,现在有了一定的实力,当然也会有回报家乡的想法。”陆章朋介绍,大闸蟹养殖产业在整个贵州也没有几家,在毕节属于第一家。

带动家乡发展,陆章朋并非是心血来,早在2015年他就先后从江苏请来几批水产养殖的专家,到水田沟对气候、土壤、水质、环境作了一个全面的考察,最后得出了让他欣喜的结论:这里是养殖大闸蟹的绝佳环境。
“我们这个地方环境好,整个养殖基地周边没有丝毫工业的污染,养殖用的水也都是正宗的山泉水,正合适大闸蟹生长环境的要求。”陆章朋说。
好山伴好水,好水出好蟹。花渔谷大闸蟹养殖基地山泉水水质清纯,水草丰茂,为优质的淡水大闸蟹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在养蟹人精心管理,细心呵护下,这里出产的大闸蟹最小有2两,最大的重达8两,蟹肉嫰黄清甜,深受市场的欢迎。

“今年的大闸蟹已经被很多商家被预定了,将在中秋、国庆节期间上市,即时中秋节的团圆时刻,便能让消费者一边吃着我们花渔谷肥美的大闸蟹,一边赏着最美的月亮了。”市场的畅销,有点超出了陆章朋预期,他笑着说道。
47岁的万发全是蟹塘基地的养殖员。在此之前,他后山社区的脱贫户,需要照顾老人的他一直待在家。而自从蟹塘基地建设以来,解决了他的就业问题,一个月能收入3000多元。
今年,陆章朋的大闸蟹养殖基地的规模达100多亩,年产值超过200万元,并通过利益联结模式带动270余户村民增收。

“大闸蟹养殖基地还将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努力打造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乡村民宿和特色餐馆,让更多的村民加入这个养殖行列,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做强大山里的蟹品牌,以后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赚钱。”问及今后的打算,陆章朋高兴的介绍着自己的想法。
依托一个致富带头人盘活一方水土,依托一片水土带动农户增收。产业有了干头,村民有了奔头,农村有了看头,让农村留得住青山绿水,让年轻人记得住乡愁,这正是后山社区大闸蟹养殖之路越走越宽的缘由。(完)
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 大数据引领创新发展 贵阳贵安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 遵义红花岗:多措并举赋营商环境“税动能”
- 普华永道:携手贵州发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 贵州水城:“金叶子”鼓起了群众致富的“钱袋子”
- 贵州迎来首家必胜客消防主题教育餐厅
- 贵州:聚焦工程领域 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农民工工资
- “千年侗寨,梦幻肇兴”高铁动车冠名首发仪式举行
- 贵州省视光学会筹备委员会在贵阳金眼科召开
- “浙商入黔”大会9月16日召开 全球浙江商会将线上参会
- 这家公司的云产品应该把它放在你的雷达上
- Nayara能源公司实现了石化扩张的财务关闭
- 贵州金沙:落实“一村一挂帮”机制 促进村企发展群众增收
- 惠水:建设“四好农村路” 助力乡村振兴
- 瑶侗非遗入驻丹寨万达小镇
- 兴业银行贵阳分行与农发行贵州省分行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 开阳县高寨乡:林下绽放“致富花”
图文推荐
热门文章
-
低工业和住宅需求导致静音Q1:哈维尔斯
原创 2021-09-14 15:52:10 -
Aurobindo Pharma在USFDA扫描仪下
原创 2021-09-14 14:52:12 -
亚洲市场周四结束了乐观
原创 2021-09-14 13:52:09 -
Sensex,漂亮巩固在波涛汹涌的贸易中
原创 2021-09-14 12:52:08 -
印度6月季度GDP预计将增长22-23%
原创 2021-09-14 12:37:13 -
这种陷入困境的疫苗生物技术既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
原创 2021-09-14 12: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