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贵州 >

毕节七星关区:搬迁群众就近就业 挣钱顾家两不误

时间:2021-09-15 16:35:25 来源:中新网贵州

中新网贵州新闻9月15日电(李密)走进位于毕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梦恒服装加工厂生产车间里,缝纫机、锁边机整齐摆放,各流水线上的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着缝制布料、锁眼、钉拉链、熨烫,车间里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她们正在赶制最新一批校服订单。

“我们现在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了,现在创办这个服装厂,家里的生活过得更好了。服装厂让有兴趣的留守妇女参与进来,按照计件方式支付工资,每月她们都有一笔收入,也算是对国家和社会的一种回报。”服装加工厂厂长阮祥碧高兴地告诉记者。

然而回忆起加工厂创办的过程,阮祥碧陷入了沉思。

阮祥碧是柏杨林街道的一名搬迁户,年轻时都是在广东打工,十多年来做的也都是缝纫的工作。但是一直打工总不是个办法,去年9月阮祥碧回到家,和丈夫一商量,与其帮人打工,不如自己在家乡开个服装厂。

“我当时想自己建个服装加工厂,但是投资太大了,尤其是房子不好找,房租又贵。”阮祥碧说。

让阮祥碧没有想到的是,得益于上级部门的支持,服装厂顺利进驻了扶贫车间,每月只用缴纳150元左右的物管费,不用缴纳房租就获得了80平方米的厂房使用权,免费厂房的落实为开始创业的阮祥碧解决了燃眉之急。就这样,梦恒服装加工厂就在各方的努力下建立起来了。

“勤劳能脱贫,敢闯能致富”,现在国家为支持乡村振兴出台了多种的扶持政策,阮祥碧始终坚信“打工族”也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她说,办厂的初衷不仅是挣钱,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她通过以前在广东等地打工时积攒的人脉关系,接起了省外冲锋衣、风衣、裙子等的订单。

在这一年多的办厂的过程中阮祥碧遇到了很多问题,这些都是阮祥碧以前打工做缝纫时没有想到的。很多女工文化程度不高、学习技术慢、工作纪律散、培训提高难。针对这些问题,她一方面从技术、创业理念等方面给予指导。另一方面,阮祥碧找她们谈心,疏导她们,让她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致富信心,她告诉女工们要转变思想,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带动家里的人共同富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致富,过上好日子。

凭借着对工作的一股韧劲,本着“客户至上、质量第一、诚信经营”的原则,梦恒服装加工厂逐渐赢得了客户的好评和信任,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技术过硬的员工。

员工石菲来这儿上班已经快半年了,从什么都不会的新手到技术熟练的能手,她感觉学到了很多,“之前除了种地就没有做过其他工作,没有缝纫经验,担心在这儿学不会,心里很慌,多亏了老板娘手把手地教我。现在我可以就近上班,工作也轻松,也方便回家照顾孩子。” 和美社区居民石菲开心地说,看到梦恒服装加工厂开业后,她就和姐妹一起来到了这里打工,“我现在是上有老下有小,想外出打工却走不开。在扶贫车间工作,一年下来有近2万元的收入,还不耽误照顾家里,我觉得太好了!”石菲说,她家里有五口人,自己在家带孩子,以往只能在家里种点菜或是去旁边打打零工,家中有三个孩子要养,只靠老公的收入不太够用,家庭负担很重;现在来到扶贫车间上班之后,手头明显宽裕了很多。

由于石菲心灵手巧,加上阮厂长技术培训到位,她很快成了培训车间里的行家里手、技术骨干,从校服的裁剪、缝制到熨烫、包装等,石菲样样都拿得出手,衣服做得又快又好,现在石菲每个月最多可以拿到3000多块钱的工资,大大改善了家庭的经济状况。“在这工作非常开心,我和丈夫必须挑下家庭的重担,感谢厂里给了我这个既能挣钱,又能学到技术的活儿,即使我以后不在这儿上班了,学到了一门技术,去进其它厂更容易、工资也更高。”石菲激动地说。

像石菲一样,这里的十多名女工从之前的围着灶台转、老人转、小孩转的家庭妇女变成了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

虽然已经临近中午,十多位女工仍在忙碌的生产线上娴熟地做着手里的活,偶尔间传出笑声,她们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

“我们这个安置点的妇女很多,很多都要照顾家里不能外出打工,现在刚好有机会教她们缝纫技术。能够带动大家在家门口就业,也算是为周围邻居帮了点忙,我自己也觉得开心。我感觉到创办服装厂不单单是为自己挣钱,更是对员工的责任。”阮祥碧说。

梦恒服装加工厂进驻的扶贫车间由柏杨林街道提供门面作为加工厂厂房,阮祥碧入驻后只需要购买机器设备、培训员工、组织服装加工、销售就行。“在进驻车间以后,柏杨林街道还会引导群众到我们的扶贫车间就业。尤其是服装加工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普通工人需求量大,技术要求不是很高,很适合安排易地搬迁户就业。”阮祥碧说。

梦恒服装加工厂以加工毕节市区域内的校服为主,生产的其它时装类服饰发往省外。公司将服装厂建在扶贫车间里,为安置点的许多富余劳动力提供了稳定的工作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的同时,也让他们掌握了一技之长,拥有了日后增收的本领。

阮祥碧告诉记者,“这个加工厂从开业到现在生意都还不错,我们公司目前用工量达15人左右,平均工资达到2000元上下,最近我们工人正在赶制校服,订单达三千余件。我们也承接广东那边的时装类订单,目前订单排期已经到今年年底。我们服装厂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尽量为员工着想,很多员工都要做家务,接送小孩,我们就科学、合理地给她们安排上班时间,让员工能够安心工作。员工们团结一致、比学赶帮,争分夺秒地创造着新生活”。

下一步,梦恒服装加工厂将继续发挥“造血”增收作用,购买更多生产设备,扩大车间规模,提高产能,为周围搬迁户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梦恒服装加工厂只是柏杨林街道扶贫车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确保有劳动力的家庭一户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柏杨林街道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打造就业扶贫车间,大力开展业务指导,通过提升扶贫车间生产效率、加大政策帮扶力度等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为做好柏杨林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后续管理服务工作,有效解决安置点中搬迁群众中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缺乏技能等问题,柏杨林街道根据搬迁群众劳动力密集的特点,出台扶贫车间建设扶持政策,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切实增加移民搬迁群众综合收入。

为了做大做强扶贫车间,我区积极整合各职能部门力量,为扶贫车间建设提供全方位、精细化服务。同时,引导鼓励有能力的个人自主创办企业,把一些文化程度要求低、操作简单、方便易学、用工灵活的企业放到扶贫车间,为周围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一人稳定就业,脱贫致富一家。我区积极破解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增收难题,把工作岗位送到搬迁户家门口,让扶贫车间成为搬迁户就业的主阵地之一,激活乡村振兴一盘棋。(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