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贵州 >

贵州高峰村:东西部携手结硕果

时间:5327-02-23 16:46:00 来源:中新网贵州

中新网贵州新闻2月23日电(杨友 张倩秋)“脱贫攻坚期间,自从张家港结对帮扶沿河以来,我们善港村一直轮班派出工作队驻进高峰村开展帮扶工作,至今都还没有撤回去。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把种植、养殖等技术全部教给高峰群众,让他们在今后的产业发展中走到发展的‘前台’,我们退到‘幕后’。如果我们撤回去后,老百姓在发展中有技术方面困难,可以电话、微信咨询我们,我们一样帮助他们解决。”善港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徐华,一边在高峰村产业园大棚内为草莓授粉,一边介绍。

高峰村产业园。张倩秋 摄

高峰村产业园。张倩秋 摄

高峰村离中界镇政府9公里,有3个村民组147户563人,曾经是沿河自治县50个深度贫困村之一,群众思想观念落后,收入少,生活水平低。

2018年3月,江苏省张家港市善港村与高峰村签订整村帮扶协议以来,善港村投入350万元修建高峰村党群服务中心,投入200万元助力高峰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和致富带头人培训等。高峰村在善港村的大力帮扶下,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欣欣向荣、3D墙画活灵活现……一项项帮扶成果,让高峰村成了“网红村”,村民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初春时节,高峰村产业园大棚内种植的草莓已开花,工作队的队员和村民们便开始为草莓进行人工授粉。技术员王志杰一边授粉一边教村民们的技术。他说,授粉过程关系到草莓后期挂果情况,所以大家在授粉时,要用手轻轻托起小花朵,如果用力过猛将花损失,就会减少草莓后期的收成。

徐华介绍,从2020年沿河脱贫攻坚考核验收以后,善港村驻村工作队没有完全撤走,而是继续留了一部分人在高峰村,引导当地群众发展产业,传授群众的种植技术。目的是等我们撤走后,老百姓能将产业发展延续下去,实现稳定增收。

高峰村村民田祝梅,以前在外务工,自村里有机农业产业园建成以来,就再以没有外出务工。她介绍,自家有2亩多土地流转到产业园,每年有收入近1000元,加之自己有空就在产业园务工,每年总收入有2万多元。“我家共5口人,丈夫在沿河县城做临时工,我们的收入加起来每年有近10万元,生活过得还不错,既照顾了孩子,又照顾了老人。”田祝梅说。

这几年,高峰村在善港村的结对帮扶下,基础设施建设齐全,乡村治理有序,产业发展兴旺,修建了一个上千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建成了高标准养殖大棚6栋2160平方米,“苏黔情·善峰缘”生态茶叶公园和总占地面积200亩的高峰有机农业产业园等,形成了“党建+产业”的发展格局,为该村乡村振兴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该村群众活动阵地的房顶上,“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几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大门上方写作高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场右边一排题为“永远跟党走”的宣传栏里,记载着张家港市帮扶高峰村的过程和变化,以及党的扶贫政策,内容丰富多彩。

走进高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最吸引人的是左边图书室。图书室内宽敞明亮,上千册不同类型的图书排放整齐,中间和窗边摆放着群众看书的桌椅和沙发,十多个群众分别围坐在桌椅和沙发上,专心地看书和查阅着资料,环境十分雅静。“善港村帮扶队把我们高峰村的农家书屋建成以后,群众在种植和养殖上只要是遇到困难,都会抽空到农家书屋来查阅资料寻求答案。”高峰村村副主任罗吉贤说。

据了解,善港村驻高峰村扶贫工作队在高峰村开展扶贫以来,以善港农村干部学院为载体,实施“党建+”项目,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还动员有意愿、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到张家港市培训,切实提高群众劳动技能和就业率。截至目前,已成功培育高峰村致富带头人12名,通过培训输出劳动力120余人次。

如今,高峰村在善港村的帮扶下,村里大力发展种植、养殖等产业。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大量村民就业增收。集体经济实现了由无到有的转变,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明显上升。高峰村正策马加鞭,奋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阔步前行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