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贵州 >

贵州织金:从就业变创业 拓宽致富“新丝路”

时间:2022-07-07 16:35:39 来源:中新网贵州

中新网贵州新闻7月7日电贵州织金:从就业变创业 拓宽致富“新丝路”

作者 王春府 张云航

位于贵州省织金县纳雍乡鼠场村的碧海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桑蚕养殖基地内,养殖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低头劳作,清洗蚕房、搬运设备、整理蚕床、管理幼虫、上方格簇……现场一片忙碌。

务工人员正在上方格簇。

务工人员正在上方格簇。

“再过几天这一批蚕就能吐丝结茧了。”基地负责人王彬在指导养殖人员上方格簇的空隙指着整齐悬挂的一张张布满小方格的木质制品介绍说,上方格簇是蚕吐丝结茧前的重要一步,蚕到了吐丝的时候,就会自己爬到这些方格簇里,一个方格住一只蚕。“这是基地今年养的第二批蚕,第一批蚕只养了9张,获得了2.2万元的收益,这一批养的30张已经被预订了。”王彬高兴地补充道。

所谓“9张”,是描述养殖种蚕卵多少的一个数量单位。“每一张有2.8万至3.5万只种蚕卵,大概250只蚕茧就能产1斤蚕丝,每斤鲜蚕茧现在的市场价为26元。”王彬兴致勃勃地说,种桑养蚕具有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风险小等特点,是一个富民的好产业。“每年5月至10月都适合养蚕,每一批蚕的平均生长期为28天,通过错峰养殖每年能养8至10批次。”

2019年5月,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支持下,织金县碧海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到597.6万元的世界银行第六期扶贫项目资金,这更加坚定了王彬带民致富的信心决心。

“我只有尽心尽力带动群众致富才对得起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在王彬的带动下,织金县碧海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达282户。“2019年以来,合作社共发放劳务费90万余元,社员共获得分红55万余元。”

鼠场村村民胡艳在丈夫早逝后,照顾老人、抚养孩子的重担全部压在她一个人的肩上。“还好有合作社的帮助,要不一家5口人的生计问题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自从合作社成立以来,胡艳一直在桑蚕养殖基地务工,每月3000元的“工资”为她解了一家人日常“吃喝用”的燃眉之急。

“再过几天我就不在基地务工了。”正在投放新鲜桑叶喂养大蚕的胡艳两眼放光地说,等这一批蚕开始结茧后,她就准备尝试自己养蚕,“所有的养蚕技术我都学会了,加上合作社的技术支持以及产销保障,我有信心一定能养好。”

就业变创业,带动更多群众养蚕致富,正是王彬成立合作社的初衷。“每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养蚕车间,合作社为分散养蚕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让农户分散养蚕、联合生产、抱团发展。”王彬说,合作社除了提供技术指导,还会为分散养殖户统一订种、发放、收购、销售,全面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必须投喂新鲜桑叶蚕才能吃得好、不生病,这是养好蚕的关键。”为了让蚕吃好,合作社成立之初就流转土地种植了598.76亩桑园。如今,合作社按照每户10亩桑园的标准免费划归分散养殖户管理,最大限度让利于民。“一亩桑园年产桑叶2000公斤至3000公斤,每亩桑园可养3张种蚕卵。”

谈及未来,王彬说,虽然目前开始自主养殖的分散农户只有5户,下一步合作社将继续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家庭车间”模式,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开展桑葚采摘游、制作桑叶茶和蚕丝被等蚕丝制品,延长产业链,提高综合效益,为当地村民带来更多的收益。(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