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经济 >

近期中外粮食市场的特征和趋势值得关注

时间:2018-07-02 00:00:00 来源:

结合美国农业部相关报告和近期中外粮食市场的表现,近期粮食市场的特征和趋势值得关注,有助于粮食行业相关单位和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

全球大米连续14年产大于需,库存充足 美国农业部6月预测,2018/19年度全球大米产量为4.89亿吨,同比增长130万吨,连续第三年增产;消费量为创纪录的4.886亿吨,同比增加1.5%。由于连续14年全球大米产量均高于消费量,因此库存量预计将增加90万吨至1.447亿吨,仅次于2000/01年度创出的1.467亿吨的历史水平,库存消费比预计为29.6%,基本与上年持平。

中国大米去库存压力大,非口粮消费将增加 2018/19年度中国大米消费增长预计达到1.45亿吨,同比增加1.6%。不过,绝大部分的增长预计将用于饲料、工业和加工消费,并非作为口粮。美国农业部报告指出,预计中国2018/19年度大米库存量将同比增长3.5%至9730万吨,仅次于1999/2000年度创下的9735万吨的水平,折合稻谷近1.4亿吨,与我国的数据相近。2013年以来,我国已连续5年启动了稻谷托市收购,年托市收购量均保持在3000万吨左右,然而,国库却遭遇“卖粮难”,2014年以来,政策性稻谷销售缓慢,累计销售不足3000万吨,光是这部分库存就达到1.2亿吨以上。国有粮库仓容趋紧,财政压力也很大,稻米去库存箭在弦上。

与中国相反,泰国大米去库存进程已到尾声 美国农业部预测,2018/19年度泰国消费量将大幅下跌10%至1000万吨,主要因为政府出售的用作饲料和工业消费的低价大米库存即将消耗完毕。

越南大米价格较泰国相近,等级大米高出20美元/吨左右 这个现象已经持续了近一年,值得关注。传统上,越南同等级大米较泰国售价要低30-50美元。以前以低价抢占市场的越南大米,近年品质有明显提升。

因多元化的饮食结构和人口老化所致,日本和韩国大米消费下滑将成为长期趋势 作为饮食文化相近的吃米大国,我国很可能会迎来同样的消费趋势,或许就在不久的将来。实际上,当前我国稻谷食用消费已经连年稳定在1.5亿吨的水平了。

中国大米净进口量或将继续下降 美国农业部预计2019年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大米进口国,进口量将达到550万吨,同比保持不变,但较2016年创纪录的590万吨要低。不过,出口量预计也将达到130万吨,为近年新高。随着国内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市场化调整,在当前国际大米价格整体走高的背景下,国内外大米价差将下降,这对进口大米形成抑制。

全球小麦生产、贸易格局变化,未来,黑海地区对全球粮食生产和贸易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 过去几年,欧盟国家(尤其是法国,欧盟最大的小麦主产国)的出口被俄罗斯和乌克兰低价小麦冲击,数量减少。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而美国出口量虽保持2500-2700万吨左右的稳定水平,但份额有所下降。

与大米消费的趋势相反,全球小麦需求显示出坚挺、明显的增长趋势,这与人口增长、城市化推动,以及消费偏好的变化有关 一方面,尽管部分进口国小麦产量增加,并且小麦饲用消费因麦价的上涨而预计减少,但小麦需求仍受到人口增长,尤其是低收入国家的支撑;另一方面,以大米为主要口粮的国家,正在消费更多的小麦。如东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这两个地区的人民逐渐建立了消费更多小麦的膳食偏好,导致进口需求扩大。

剔除了中国小麦库存的增长,全球小麦主要出口国库存下降 美国农业部预计,2018/19年度全球小麦期末库存上调180万吨,至2.662亿吨,但仍低于上一年度创纪录的2.724亿吨。由于中国政府仍实施小麦保护价,库存增长明显(预计增长1180万吨),如果不计算中国的话,全球小麦库存将减少1480万吨。几大小麦主产国的库存都在下降,尤其是主要的出口国,将要动用结转库存来维持全球较高的小麦出口规模。从这个角度看,国际麦价有被推高的可能。

2018/19年度全球粗粮消费量预计增长2%,不过总体上,过去二十年的粗粮消费均低于3%的增长率 很多国家的动物养殖数量都在增加,随着GDP的增长,人均动物蛋白的消费量提高了,饲料消费量也相应地增加。但发达国家的饲料消费已经入稳定阶段,如美国近三年均保持在1.44亿吨的水平。

中、美糙粮库存大幅下降,我国玉米供需格局已开始转向 由于全球糙粮产量连续第二年低于消费量,2018/19年度库存预计将下降3720万吨至1.855亿吨,玉米库存的下降成为主要因素,预计同比减少3570万吨,将是2012/13年度以来的最低水平。其中美国糙粮库存下降1310万吨。而中国糙粮库存下降幅度更甚于美国,预计减少1910万吨,减幅达到24%。因此,中国玉米库存在全球玉米库存的比例中从3年前政府尚未取消临储收购政策时(2015/16年度)的53%大幅下降至38%。中国玉米库存占全球比例曾下降至28%,上一次中国玉米库存明显下跌出现在其2001年加入WTO之后。

当前,我国玉米供需格局已开始转向。从趋势上看,国家“减玉米、增大豆”的种植结构调整思路越来越明确,长期来看,玉米国内供给将缩减。而市场需求仍在膨胀,尤其是玉米深加工需求增长空间较大,导致玉米总消费量增加,这一减一增之间,玉米供需从宽松变为有缺口,并且不断在扩大。但总体而言,中国玉米库存占全球比例仍然较其产量占全球比例要高得多。考虑到仍有1.4亿吨左右的临储玉米库存,尽管年度供需结余出现缺口,国内总体供应依然能够满足需求。(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 郑文慧)

转自:中国食品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