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经济 >

土地市场降温 开发投资向理性回归

时间:2018-11-05 00:00:00 来源:

进入10月,土地市场降温不仅体现在三四线城市,一二线城市土地流拍的现象也有增加。在资金链趋紧、回款难等综合压力情况下,房企拿地热情相对减弱。据机构数显示,一二线城市住宅土地流标已经刷新同期历史纪录,随着持续加码的各地调控政策推出,预计住宅土地流标数量可能越来越多。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国300个城市共流拍446宗住宅用地,总规划建筑面积5645万平方米,约是2017年全年流拍地块总规划建筑面积的1.8倍。从流拍占比来看,三季度流拍面积占总推出面积的比重为9.3%。

全国多地出现土地流拍的情况,一是由于一些地方出台了严厉的限购政策,住房按揭的条件日趋严格,住宅贷款的基准利率也出现上调,而且审核也从严了,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购买意愿的下降。二是在去杠杆背景下,房企融资成本越来越高,融资难度也越来越大,在巨大的资金压力下,房企拿地自然就会越来越谨慎了。

三是很多城市市区优质地段的土地已经很少了,这些流标的土地相对偏远,且属性比较复杂,在整体资金面收紧的情况下,相对而言土地质量和属性都不很理想。四是由于一些地方规定,土地竞拍达到最高限价时,开发商拿地建房后只能自持或用于出租,不能对外销售。由于租赁资金回收慢、成本高、利润偏低,开发商积极性不会很高。综合各个角度可表明,房地产行业开始变得更加理性,拿地、建房、销售然后赚取巨额利润的时代或已逐渐过去。

过去,开发商只要拿到土地,那就意味着可以获得巨大的利润,就算土地价格再高,由于房价不受控制,完全可以通过抬高房价来赚钱。而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获取更多的"土地财政"收入,把大量的土地拿出来拍卖,也希望开发商把价格抬得越高越好,从而使一些地方"土地出让金"每年都成倍增长,有的甚至占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大头。

多地出现土地流拍的情况,让土地出让返璞归真。这种现象说明土地已由市场来定价,既不是政府说了算,也不是由开发商说了算。流拍多了,土地出让金就变少了,也可以推动地方尽快转换经济发展思路,回归到高质量发展的轨道,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有利用于当地经济长远发展的项目上。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必须多开发一些投入少、产出多,适合当地特色的产业项目。而不是通过房地产开发等短期见效的建设项目,推高土地和房产价格。多地出现土地流拍,也预示着靠出让土地赢得政绩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

近年来,一些地方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财政",忽视民众的切身利益,甚至出现了凭借公权力强行征地拆迁的情况。然而,土地的无序征用,在一些地方也诱发其他社会问题的产生。多地出现土地流拍,让土地出让返璞归真,楼市也将会变得更加理性。(特约评论员 胡建兵)

转自:中国商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