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经济 >

提高奶源自给率 打造民族乳业新高地有底气

时间:2020-11-14 00:00:00 来源:

民族乳业已经上升到了一定高度。未来,该如何实现突破?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经济岗专家刘长全日前在甘肃金昌举行的2020中国农垦乳业联盟成员大会上强调指出,我国奶业打造新高地,必须保持一定自给率。

自给率降至65% 未来可能进一步下降

据了解,2019,年我国奶源自给率略高于65%,而2008-2019年新增消费需求1580万吨,其中有95.5%来自进口,“新增消费的不足5%是由国产奶源满足。”刘长全表示,根据预判,2019-2025年我国奶类消费需求总量增长约1700万吨,但是如果这其中有50%是国产奶源,那么自给率将降至61.5%。而如果我国每年新增200万吨奶源,6年就是1200吨,占预测的1700万吨消费增长量的71%,那么自给率将回升到67%。

“但是做到这点有很大的挑战。”对此,刘长全有些担忧。自给率现在降到65%,未来甚至有可能进一步下降,那么能保障我国乳业安全吗?刘长全认为这一问题值得探讨,从全球贸易格局变化而言,过去十多年是中国与国际市场双边依赖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国越来越依赖国际市场,国际市场也越来越依赖中国。2010-2018年,全球乳制品净出口国家的净出口总量,从7890万吨增长到了9160万吨,增长了近1300万吨,增幅16.1%;如果不统计与中国相关的贸易,那么这个总量是从7260万吨增长到7500万吨,只增长200多万吨,增幅仅3.3%。因此,可以说过去十来年是中国在驱动全球乳制品贸易的增长。在双边依赖的格局下会不会出现对中国乳制品断供的问题,刘长全认为可能性不大。但是,他提醒,保持一定自给率依然是非常必要的,至少有两点原因:一是我国对乳制品消费的刚性在增加,牛奶在从过去的礼品、营养品转变为现在的日常食品,刚需的增长需要有一定的自给率来保障稳定供给。二是随着对国际市场依赖的加深,国际市场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国际市场波动将对消费者、养殖者和加工企业都带来一定的威胁。因此,保持一定的自给率也是客观需要。

2015年,在农业农村部农垦局的统筹指导下,中国农垦乳业联盟建立。5年来,农垦乳业正逐步成为推动我国乳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力军。2020年,中国农垦乳业联盟调研了农垦系统的103家牧场。调研发现,农垦牧场目前奶牛饲养规模主要集中在1000-5000头,平均单产近10吨。随着规模化、机械化程度提高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尤其联盟生鲜乳团体标准的发布,有效提升了农垦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2019年,农垦调研牧场的乳脂肪率平均为3.96%,乳蛋白率平均为3.28%,体细胞数为19.81万个/mL,菌落数为3.95万CFU/mL,均显著好于农垦团体标准和全国平均水平。农垦人均饲养头数为35头,奶牛淘汰率为23.7%,公斤奶综合成本平均为3.50元,其中公斤奶饲料成本为2.08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45元;公斤奶饲料外收益为1.89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51元。农垦乳业已经有很多知名的全国性或区域性国企,光明、三元、完达山前三甲的乳制品加工量占全国农垦的72.4%,营业收入占全国农垦的79.8%。乳制品加工品类以液态奶为主,光明巴氏奶的市场份额占第一位。

提高自给率还需摸清乳业基本“家底”

那么如何提高奶源自给率?刘长全建议,首先我国应该做好奶牛的登记。“这个问题的战略性被低估了。”刘长全认为,清楚了解养殖现状,既关系到奶牛养殖的技术进步,也关系到奶业产业政策制定。在技术层面,只有把奶牛的生产数据、谱系数据完善了,才能在奶牛繁育、品种改良方面持续发力。政策层面同样重要,根据对各国统计数据的分析比较,我国公斤原料奶的成本比美国和欧洲国家还要略低一点。那么,为什么国外的奶价还那么低?为什么可以低价出口到中国?“因为这些国家对养殖者有补贴。”刘长全指出,国内奶业行业就补贴问题呼吁了很多年,但是奶牛数量不清楚,怎么要补贴、预算怎么做和怎么执行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其次,提升专业化的社会化服务。越是发达的农业产业,越是需要社会化服务。如果社会化服务能够有更好的发展,育种、疾病防控和治疗等服务都可以通过社会化企业或机构提供,将能够大大提高获取技术的质量和经济效率。刘长全举例说,现在数据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要素,对牧场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但是每个牧场配一个大数据分析人员既不现实,也不经济。只有通过专业化的社会化服务方式才能解决。

第三,发展生鲜乳质量第三方检测。第三方检测的发展关系到奶业整体的品牌创建。有关标杆牧场的建设数据表明,奶源的质量现在非常高。“但是为什么消费者还会有很多质疑?如果能够有国家认定、资质高的第三方实验室提供生鲜乳质量检测,那就可以为国产奶品质背书。”刘长全表示,第三方检测对整个民族奶业的品牌建设、消费者信心恢复非常有意义。

另外,加强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实际就是怎么让中国加工企业使用中国原料奶。”我国的养殖场户谈判地位低,加工企业又完全是利益导向,所以乳品加工和奶业产业的发展很容易就与养殖业的发展脱节,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对此,刘长全坦言,“我国奶业的自给率奶农说了基本不算,消费者说了不完全算,企业才是其中关键。”分析表明,在我国净进口的折合1750万吨原料奶的乳制品中,一类是消费者直接食用的,另一类是加工企业用来做加工原料的。如果没有原料奶粉进口,相关需求由国内奶源满足,那么2019年中国奶业自给率将达到81%。因此,加工企业的选择决定了未来中国奶业产业发展的格局。所以如果未来要提高奶业自给率,在政策方面就应该有所考量。

对奶业人来说,携手同行才有可能走得更稳更远,才有可能更好地助力奶业振兴。几年来,农垦乳业通过联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标杆牧场的创建、品牌的宣传和标准的制定等,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打造民族乳业新高地,一方面,还需要让在平均水平以下的牧场能够尽快发展;另一方面,加工和养殖端的利益联结机制还有很多工作也要继续推进。总之,全产业链发展的意识仍然亟待加强。(记者 杨晓晶)

转自:中国食品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