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经济 >

货币政策更精准灵活 适度稳预期

时间:2020-12-26 00:00:00 来源: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专家称,此举进一步释放出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的信号。在今年货币政策重在应急与纾困的背景下,2021年货币政策将稳步回归常态,部分应急性、临时性政策将有序退出,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中期借贷便利操作进行流动性投放将是常态。

货币政策保持在正常区间

今年以来,央行通过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长短相济保证了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首先,在春节开市后央行为金融市场提供1.7万亿元短期流动性,有效稳定市场预期;其次,2020年年初至5月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长期资金1.75万亿元。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今年以来央行已推出涉及9万亿元货币资金的货币政策应对措施。

充足的流动性不仅给市场带来“活水”,更带来信心。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出炉,更让市场看到央行着力解决货币政策传导不畅的决心。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下,我国仍保持着正常的货币政策。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看来,我国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取向,保持在正常货币政策区间,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国家。

与此同时,在经济不断平稳恢复之际,应急措施也在有序退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此前强调,政策调整要基于对经济状况的准确评估,不能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果,也不能出现“政策悬崖”。

“不急转弯”稳定市场预期

“今年上半年,为克服疫情影响,宏观政策明显力度更大,主要目的在‘救急’和‘纾困’。在经济逐步企稳回暖后,宏观政策逐步开始向‘中性’回归。”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对2021年宏观政策明确定调,“不急转弯”的说法给市场吃下一颗“定心丸”。就货币政策而言,会议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梁斯认为,要注意平滑政策节奏,既不搞大规模刺激,也不贸然收紧。要确保政策节奏和力度,不能影响各类主体对政策预期的判断,在把握政策调控主基调不变基础上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预调微调,稳定企业生产经营预期。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2021年经济运行仍要稳字当头,政策上要避免急起急落,要继续帮助疫情期间受到严重冲击的市场主体尽快恢复正常运营,一些减税降费政策和普惠金融措施还要保持适当力度,不能骤然退出。国内也需防范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

在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看来,2021年房地产、地方融资、影子银行等三个传统金融政策敏感领域也都将较2020年更谨慎。疫情应对期间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阶段性,政策会逐步关注激励相融、道德风险等问题,防范溢出效应,考虑政策工具适时退出。此外,2020年杠杆率预计上升幅度较大,2021年将进入稳杠杆阶段。

结构化操作仍是重点

专家表示,2021年全面降准的可能性不大,货币政策将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大概率仍将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和中期借贷便利操作进行流动性投放。

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表示,2021年结构性货币政策仍是主要发力点。具体看,信贷政策执行情况将继续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对制造业、普惠金融等领域信贷支持力度不减,同时提升对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领域的金融支持;短期内尽量使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进行流动性投放,全面降准举措较为慎重,但不排除使用定向降准举措激励特定领域信贷投放,“三档两优”框架可以进一步优化。

“2021年政策利率及存款准备金率有望保持基本稳定,货币政策取向将稳中偏紧。”王青认为,一方面,如无意外,2021年GDP增速将较快反弹,“六保”和“六稳”压力缓解,对降息、降准需求随之下降。另一方面,2021年全球及国内物价将处于温和水平,GDP增速反弹不会引发经济过热,不具备加息升准、实施大幅度货币紧缩政策的条件。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表示,货币政策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将保持适度灵活,呈现出“价稳量控”的特征。2021年全面降准、下调或上调政策利率的概率都不高。(彭扬)

转自: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