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经济 >

消费扶贫增强脱贫造血功能

时间:2019-04-07 00:00:00 来源:

如今,作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和重要途径之一,今年前3个月,消费扶贫行动继续在全国各地深入开展。未来,各地还将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着力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推动消费扶贫可持续发展。

推动各方积极参与

相比"直接给钱"式的扶贫,消费扶贫更能有效挖掘扶贫的深度,提升扶贫的质量和效益,社会效果更好。

不过,要想让消费扶贫落到实处、形成良性循环,在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助力脱贫攻坚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使得参与消费扶贫的各方都能受益。唯有买卖双方都实现互利共赢,消费扶贫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才能把消费潜力变成脱贫动力。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告诉国际商报记者,从生产者角度来看,生产企业参与消费扶贫,可以让贫困地区的产品实现品牌化营销,还可以将相关的生产技术传授给当地企业,从而推动贫困地区产品进一步融入市场。

毛寿龙进一步分析称,从消费角度来看,消费者都希望产品在价格尽量低廉的同时,质量也能够有保障。长期而言,如果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都能得到有效引导和支持,那么消费者和贫困地区人民的需求就都能得到满足,从而促使各方积极参与到消费扶贫行动中,推动消费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在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服务业研究室副主任陈丽芬看来,国有企事业单位要发挥带头作用,通过与贫困地区对接项目,制定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合作社、贫困人口的积极性,力争投资方与贫困地区实现共赢。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洪涛认为,当前消费扶贫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仍存在一些不足。商务部在推动消费扶贫方面应加强与各个部门、不同区域的协同和配合,促进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地区消费扶贫的发展,并且更多地引导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将产品资源变成商品资源、市场资源。

建立常态化机制

消费扶贫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推动消费扶贫工作稳定和可持续开展。近年来,有关地区和部门在消费扶贫常态化机制建立方面积极探索实践,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

2018年,北京市积极推进消费扶贫建设,从以往的特色农产品展销会逐渐发展为常设性的双创扶贫中心,更好地助力消费扶贫。

"从长期扶贫经验来看,'输血式'扶贫难以调动贫困地区的积极性。"北京市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称,近年来,北京市一直致力于精准扶贫、产业扶贫,虽然坚持多年的北京市对口支援合作地区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这一模式无法保证销售渠道的稳定,很多贫困地区企业的农产品体量小,靠单打独斗没有实力进京。

为了解决常态化机制建设问题,今年1月22日,北京市启动了消费扶贫特色产业双创中心项目,形成"1+3+N"模式,即搭建展示展销体验推介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大宗营销主题模式,引入双创资源要素品牌对接,促进受援地区特色扶贫产业发展。

记者了解到,消费扶贫特色产业双创中心未来将持续助力受援地区消费扶贫产业发展,助力精准扶贫、脱贫,推动消费扶贫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在丰富市民生活消费需求的同时,实现北京与各地区间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对于建立消费扶贫常态化机制,河北省日前出台的《关于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方案》也明确,到2020年,河北省要全面建立全省社会力量参与消费扶贫的常态化机制。为此,《方案》提出,要依托贫困地区特色资源禀赋,打造平泉食用菌、饶阳果蔬、灵寿红薯等贫困县特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培育打造一批示范农民合作社和示范家庭农场,提高贫困地区农产品初加工率,做大做强产业规模。(记者 李可)

转自:国际商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