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经济 >

重品质 创增收 旅游扶贫也能做精品

时间:2019-05-09 00:00:00 来源:

走进四川省南充阆中市五龙村,便可见由数幢传统民居改造而成的乡村民宿坐落于田间果林之中。原汁原味的川东民居配以现代化的设施设备,拉开窗帘便是清新的田园风光,租辆单车带着孩子骑行在花繁叶美的8公里环河道上,特别的乡间体验让这里大受游客青睐。每逢节假日,这里的房间更是供不应求。

五龙村致力于打造"精品和优质旅游",然而这并不容易。阆中市和美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昌芹告诉国际商报记者,实际上,将传统民居改造并装配上现代化设备比直接建造屋子还要复杂。"要在保留房屋框架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填充合适的建材,加上智能马桶等便利的现代化设备,每户的资金投入要在150万元左右,而时下最受热捧的玻璃房只要50万元左右。"

李昌芹告诉记者,依傍山势而建造的玻璃房同样很受欢迎。"每间都有自己的特色,其中一间屋子的正中央有一颗树直穿而过,透明的玻璃罩隔绝了空间,保障了安全。"

落地飘窗、阳台上的秋千摇椅、别致古朴的摆件、柔软舒适的大床,诸多设计元素成为不少家庭和年轻人青睐五龙村的理由之一。"回头客太多了,现在我们计划扩大民宿数量。"李昌芹说。

通过大力引导村民发展特色民宿,五龙村以"公司+农户"的模式也让当地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在经营过程中,当地居民通过房屋出租、餐饮接待、劳务用工、绩效分红等多种形式增加收入。

五龙村通过精品民宿为当地创收,而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的安哈镇则是"景区带动"的典型。

4A级景区安哈彝寨仙人洞安置当地群众就业300余人,人均月工资3000元以上。依托景区,周边"彝家乐"也蓬勃发展,吃彝家饭、住彝家寨、干彝家活、享彝家乐受到游客欢迎,荞麦、蜂糖、核桃、花椒等土特产品供不应求。2017年,安哈镇的50余户"彝家乐"实现收入2100余万元,带动全镇实现农产品销售5000余万元。

与之相比,广元市剑阁县的城北镇、开封镇,则依托剑门石斛康旅产业园项目解决了不少当地百姓的就业问题。据了解,该园区积极参与精准脱贫,优先安排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在项目工地务工,目前已经安置40余人,工资日结,保守估算每人每年务工收入超过两万元。

产业园项目负责人吴建告诉记者:"目前产业园还只是一期项目,全部完工后将呈现丰富的乡村养生科普休闲旅游业态,并实现年加工100吨约500亩石斛原料的能力。届时,石斛种植、加工、销售和旅游接待有望提供500个就业岗位。"

五龙村、安哈镇和剑阁县只是四川旅游扶贫的缩影。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四川以多种创新模式引导各地通过产业发展进行旅游扶贫,不仅有效激发基层活力,也为百姓的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四川省把"现代化旅游产业新体系建设"和"优质旅游发展"作为旅游扶贫的方向,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加快建设现代化旅游产业新体系。四川贫困地区更是将之作为县域经济发展重点,力争实现脱贫产业"可持续"和贫困群众"全覆盖"。

为了实现贫困群众"全覆盖",四川创新旅游扶贫带动模式--支持贫困户改造闲置房屋创建乡村民宿达标户,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合作社普及,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创建旅游商品研发基地等。

自2016年以来,四川统筹多方力量推进全省旅游扶贫工程,成绩亮眼。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先后建成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县)32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592个、乡村民宿达标户3639个,累计带动1306个旅游扶贫重点村退出、24.58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增加2093元。乡村旅游有力增强了四川贫困地区造血能力,让贫困群众背靠山水美景摘下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记者 刘旭颖)

转自:国际商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